去年底,國務院支持中關村 實施“1+6”系列 先行先試新政策。今年初,國務院批復同意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年來中關村在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產業集群發展、創新引領等方面大有作為,為首都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的發展格局提供了強大支撐。
這里是中關村科技創新和產業化促進中心,也被稱為中關村創新平臺,去年底成立,國務院支持中關村實施“1+6”系列先行先試新政策中“1”就是指這里。創新平臺下設8個辦事機構,19個國家部委的37名司局級和處級干部參與,31個北京市相關部門的110名派駐人員辦公。創新平臺的建立,打破了按行政系統配置資源的傳統格局,建立了跨層級、跨部門的協同創新組織模式。
中關村“1+6”先行先試政策中的“6”,是指推進實施的六項先行先試政策。包括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改革、稅收、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建設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一年間,中關村積極推進6項政策落地實施。
北大先鋒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新能源研究的高科技公司。2009年底,國家出臺了關于中關村科技人員股權激勵的相關政策,中關村管委會聯合市科委和教育部,幫助北大先鋒實現了對企業高管、技術骨干等的股權激勵政策。
截至今年10月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481家單位實施了股權和分紅激勵。此外,稅收政策改革今年幫助512家企業享受所得稅優惠共計8024萬元。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試點工作從2006年1月正式啟動以來,目前掛牌企業總數已達到101家,32家掛牌公司完成或啟動了38次定向增資,融資17.1億元,平均市盈率22倍,多家掛牌公司成功在創業板上市,促進了創業投資和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政策創新進一步吸引和聚集了高端人才,目前,示范區企業擁有博士學歷人才1.3萬名,碩士以上學歷人才12.8萬名,其中2011年新增1.5萬人,同比增長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