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醫院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和基礎,成為醫院提升整體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北京地區醫療機構經過20多年的信息化建設,在新醫改的浪潮中持續發酵,各類信息系統如雨后春筍,在國內醫療市場信息化發展中迸發出巨大潛力。
為了加快基礎信息化建設,營造整體信息化工作環境,北京多家醫院都開始了初步的探索,已有半個多世紀歷史的中關村醫院也不例外。在總結了全院40多個科室日常辦公需求的基礎上,醫院領導決定引進一套能夠承載內部整體運營管理的信息系統,以便有效推動醫院信息化的長足發展。
在系統的整體建設規劃中,醫院參照相關中央指導文件,貫徹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建設原則,提出了“建設三部曲”,即對基礎平臺、業務平臺、智能平臺逐層開展建設。具體建設思路如圖:
按照醫院的信息化發展現狀,醫院領導決定先集中發力,實現包含日常審批、信息發布、通知公告、內部溝通、行政后勤、短信平臺等方面在內的基礎標準性辦公管理建設。
由于此次系統建設是整體信息化實現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因此選擇資深的系統供應商及可持續發展的產品是醫院信息科主任在產品選型時格外留意的。經過資質水平、服務水準、溝通態度以及最重要的產品試用等四方面的考察之后,中關村醫院選擇了擁有本地化服務保障的聯達動力作為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綜合辦公管理的基礎建設。系統部署過程順利,此后醫院信息科又與聯達動力相互配合,對操控能力相對薄弱的科室人員進行重點培訓,盡可能讓所有系統用戶在開始使用時都能夠處于同一水平。【聯達動力辦公管理系統應用示例:車輛會議管理、人事管理、信息中心】
醫院在使用了綜合辦公系統進行院部日常事務的管理后,實現了運營效益的顯著提高,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l搭建起信息溝通和共享的渠道:院內各部信息傳遞擁有了專屬通道,院領導及科室主管每日可以集中處理多類工作項目,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并統一管理;醫護職工之間的溝通效率提升,配合事項有素開展。
完成了文檔的一體化管理:醫院將文檔錄入、處理和存檔納入一個體系之中,實現自動歸檔,降低了歸檔錯誤率,節省了人工歸檔成本。此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形成龐大的數據庫,利用文件檢索等功能,便可隨時調用所需資源,方便快捷。
l實現醫院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院內工作完成了傳統方式的轉型,醫務資源統一在系統中進行分配,便于人員查詢了解,合理安排自身工作計劃,提高總體工作效率。
截止目前,通過各科室的日常反饋以及集中調查,九成以上人員對于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戰略及已實現的成果表示認可。醫護人員通過簡便的操作即可完成繁多信息數據的整理、統計或匯報,實現了與日常工作的最佳銜接,最終各類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推進了醫院信息化大環境的有效建立。醫院信息科主任表示,三步走戰略體現了醫院領導的遠瞻性,而第一步的踏實邁進也為日后完善二三步建設提供了實用性的參考,未來醫院一定能夠在既定規劃的指導下完成內部運營、全業務流程跟進以及院內決策的統一發展,不斷向著現代化綜合性醫院的目標邁進。
附:醫院背景資料
北京中關村醫院創建于1957年,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西郊門診部,是一所由海淀區公共服務委員會所屬的集醫、教、研、防為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醫院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現有職工700余人,編制病床228張,設有病房科室9個、門診科室25個,醫技輔助科室10個。負責203個統籌合同單位、中國科學院23個科研所、600余名高知高干的醫療保健任務。
醫院是北京市全科醫學社區培訓基地;海淀區公共委全科醫師和社區護理培訓基地;海淀區繼續醫學教育培訓基地;北京大學醫學部社區衛生教學基地;北京體育大學運動康復系實習基地;此外還負擔著海淀區衛生學校的教學實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