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中關村(000931,股吧)創新發展研究院與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日前聯合發布“中關村指數2013”。指數顯示,中關村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科技金融創新進一步深化。截至目前,中關村上市公司224家,在“新三板”累計掛牌企業234家;2012年,中關村創業投資金額約159億元,占全國創業投資總額的30%;各銀行累計為中關村企業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超過100億元;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36億元。此外,中關村涌現出“車庫咖啡”“創新工廠”“聯想之星”和“創客空間”等富有開創性的創業孵化服務新模式,為資本與技術的結合搭建了許多新的聯絡服務平臺。
據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介紹,中關村產業規模和人均效益持續攀升,已成為支撐首都經濟升級的中堅力量。2012年,中關村實現總收入2.5萬億元,同比增長27.4%;實現增加值3647.5億元,占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0.4%。現代服務業在中關村產業結構中的比重不斷提高,2012年實現收入1.7萬億元,占中關村總收入的66.6%。以移動互聯網、生物健康、新能源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共實現總收入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占中關村總收入的60.2%。
同時,中關村潛力企業持續涌現,領軍企業實力不斷增強。2012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型企業達到4800家,一批高科技企業快速成長。2012年,中關村有482家企業實現收入倍增,24家企業入選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1897家企業年收入超過億元,45家企業年收入超過百億元。2012年,中關村426家“十百千工程”企業實現總收入1.1萬億元,占中關村總收入的42.7%;中關村上市公司的總市值達到1.34萬億,企業合并報表收入達到1.33萬億元。
趙弘建議,未來,中關村要重點從四個方面發力:要在打破制約創新的體制性障礙上發力,真正形成適宜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上發力,真正發揮引領區和策源地作用;要在推進跨區域合作上發力,真正釋放和放大輻射帶動效應;要在推動企業“走出去”上發力,真正助力科技型企業自由便利地參與全球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