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有些神秘的物聯網即將在公共租賃自行車站點大顯身手。6日,記者從京儀集團長城金點公司獲悉,朝陽區公租自行車月底投放1000輛,明年達到5000輛規模,安全管理與智能調度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物聯網將充分發揮功效,平抑用車需求潮汐落差。
每輛車暗藏無線通信
控制平臺掌握租還信息
昨天下午,朝陽門地鐵站東北出口附近的公租自行車站點停放了12輛綠色車身的自行車,只有8個停車位空著。
今年“十一”期間,朝陽區首批公租自行車站點試運行,朝陽門地鐵東側、藍島商廈西區和昆泰大廈南側共設立了三個站點,各投放20輛自行車。公租自行車站點采用標準化的雨棚、鎖車卡槽,自助充值機暫未投入使用,但已經顯示IC卡讀卡區域。輕巧的公租自行車每輛都配了兩把鎖,一把卡槽式電子鎖,借車還車時刷卡就能使;一把配鑰匙的橘黃色普通方便鎖,在沒有公租站點的地方臨時鎖車。
在朝陽門站點,“綠色出行騎車時尚”的大幅廣告引得路人紛紛駐足,不時有人向管理員打聽怎么辦卡。一位急匆匆趕往藍島附近談生意的男士,看見站內一溜兒自行車,恨不得立馬辦卡推輛車走,但被告知今天辦卡明天才能啟用,才暫時作罷。
“辦卡租車還是上班族居多,周末用車量比較小。”現場工作人員說。
這個站點看起來與此前北京部分地區推行的自行車社會租賃點差別不大,但在停車柱讀卡器旁和防雨棚頂難以察覺的地方,暗藏著微型無線通信站,站內每輛車的租還信息將實時發送到后方控制平臺,實現對租車需求的精確預測和動態調控。
正好來還車的郭先生告訴記者,他10月3號辦的租車卡,早上從芳草地騎到地鐵站,晚上下班再從地鐵站騎回家,“比坐公交車堵在路上快多了”。不過,如果大部分租自行車的人都像郭先生這樣“潮汐”出行,租車站點的車輛將很難調控。
“早上七八點公租車都涌向地鐵,這個站點很快就淤了,超過20輛沒法停也沒法刷卡還車;下午五六點,從地鐵站出來想騎回家的人,往往會遇到站點空空蕩蕩無車可租的情況。”長城金點業務經理王昆表示,各個站點間車輛的平衡配置必須靠物聯網的智能調度。
明年啟動“逆消費”
租自行車還能送充值
目前,公租自行車消費人群還不多,租車需求潮汐落差尚不明顯,個別時段,工作人員步行到附近站點騎回兩三輛車,就能維持三個試點站的車輛配置平衡。但這種人工調度方式太原始,站點多了根本無法應對,除非專門租輛貨車在各站點間轉圈拉走富余車輛補充到車少的站點。
如何讓站點間的自行車能自動調配?金點公司正在研究“逆向付費”程序,預計明年年初網點規模鋪開時就可以實現。
逆向付費將根據各站點的車輛數量,隨時發布鼓勵消費者從車多站點取車到車少站點還車的信息,每次逆向消費租車卡中將得到0.5元的充值,當車輛配置平衡后,逆向付費則馬上停止。這樣的優惠可以吸引上班族之外的租車人群,他們正好可以在出行高峰時段將公租自行車逆向輸送到用車需求大的站點。
基本上24小時無人值守的公租自行車站點,都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降低車輛被盜或人為破壞的風險。不過,醒目的公租車標識、內置芯片可通過手持讀卡器追根溯源,加上低廉的租借成本,這些自行車被盜的風險比普通自行車低得多。
本月末租車點增至50個
公交IC卡實現通存通兌
記者昨日獲悉,由于還處于推廣階段,辦租車卡的只有38人。預計到本月底,朝陽區公租自行車站點將從朝外地區向外擴展,到月底增至50個,主要分布在東二環至東四環區域,覆蓋主要地鐵站和CBD、三里屯、工體等人流密集地區,緩解擁堵地區“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
目前,辦理公租車卡的市民需要持本人身份證實名辦理,卡內共需存入210元錢,其中200元為車輛押金,10元為預存費用,卡內不足200元時需要續費。公租自行車頭一個小時免費使用,超過1小時每小時扣1元,24小時最高收費10元。這種低廉的收費模式,是為了鼓勵更多人共享自行車。
據介紹,到本月底,市民持公交一卡通也能辦理租借自行車業務,前提是持身份證到租車點實名登記,開通一卡通租車功能,只要卡內儲值金額不低于200元,就能在朝陽區所有公租站點通存通取。
根據全市公租自行車的發展規劃,到2015年將建成1000個租車站點,投放5萬輛自行車。屆時,自行車出行在城市交通中的比例從現在的18.1%提高到20%。
新聞現場
倆租車點隔路相望卻不能通存通取
在政府主導的公共自行車租賃試點之前,北京已有不少地區提前嘗試自行車出租,但主要是企業經營行為。不同的經營主體、不同的技術標準讓自行車租賃無法通存通取。
昨天,記者在朝陽門地鐵站發現,除了東北出口附近的公租自行車試點,西北出口也有自行車租賃業務,21輛橘黃色的自行車整齊停放在鎖車樁上。這是上海永久自行車廠家在北京投放的車輛,現場沒有管理人員,僅在刷卡感應區下方留有服務熱線的號碼。
顯然,這些車輛的租車卡、存車樁都與朝陽公租車試點是兩套完全不同的體系,即便隔路相望也無法兼容。
“這邊是朝陽區,那邊歸東城區,如果不按統一的技術標準來推行自行車租賃,隔條馬路,就沒法通存通取。”長城金點公司王昆表示,這是全市統一推行公租自行車的重要原因。
記者從東城區方面獲悉,到年底東城區與永久自行車公司在東四、朝陽門一帶推行的自行車租賃業務將到期,租車卡會作廢,重新按全市統一的標準啟動新的公租自行車業務。
業內人士透露,北京借鑒杭州模式大規模推行公租自行車,需要財政大力扶持。雖然一輛車購置成本只有兩三百元,但配套設施、人員管理等綜合成本測算下來,一輛車的綜合投入在2000元以上,這也意味著全市5萬輛的公租自行車運營,投資規模將上億元。
能否以扶持補貼公交的力度持續支持公租自行車的綠色出行模式,車身、站點雨棚的廣告收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彌補運營成本,還需要經歷一番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