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法規標準 > 正文

北京試點刑事案件涉案財物以“電子專屬身份證”實現全流程監管

2015-11-04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北京西城區人民檢察院試點運行“刑事訴訟涉案財物職能管理系統”一年間,綜合運用二維碼識 別、數字成像、數字化存儲等多項技術和設備,為每一件刑事案件涉案財物提供“專屬電子身份證”,確保涉案財物去向的全流程清晰可查。記者從北京市人民檢察 院獲悉,這套系統成熟后將在全市陸續推廣。

    “將涉案財物放置于這個主操作平臺上,完成拍攝、登記和信息錄入,做好與公安部門對物品的交接。整個過程均由電子攝像監控。”在西城檢察院刑事訴訟涉案財物管理辦公室里,行政裝備處處長李旭東正在演示系統運行過程。

    李旭東表示,該院的涉案財物儲備箱柜分為大小不等200余個,儲存的涉案財物小到紙片,大到高爾夫球桿、樹杈等。每一樣物品從進入檢察院開 始,就通過拍照留底、圖片自動存儲以及信息錄入等方式生成二維碼格式的專屬電子身份證。“保管物品的每次出庫、移轉,都會生成清單,一式三份,分別交給移 送方、受案方和辦案人員。”

    為確保存儲間的安全性,門鎖采用高強度自動化防盜門裝置,進入則需要保管員用指紋通過“活體靜脈流量識別門鎖”的識別。為進一步保證安全,整個存儲間實現了攝像頭監控的全覆蓋。

    西城檢察院檢察業務管理辦公室主任吳新華介紹,以前,西城檢察院對于涉案財物的管理多采用人工錄入涉案信息,并將涉案財物放置于貨架上的管 理模式。這就容易出現查找難、耗時長、閱讀不易、難以共享等問題。新系統運用后,不僅具有保存信息量大、存儲時間長的優勢,更能減少涉案財物的物理損耗, 明確每一件涉案財物的去向。

    李旭東表示,未來,希望能夠將涉案財物管理系統延伸至法庭預審、出庭環節:通過三維影像模式,對涉案財物的數字化描述更加逼真,使得案件承 辦人在法庭預審、出庭環節不需要出示實體證物便可完成相關工作。此外,設立專屬網絡互聯系統,為承辦人提供相關信息的電子查詢等便利。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