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法規標準 > 正文

西城法院開設“分診臺” 簡案平均八天結

2017-10-16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西城法院立案速裁庭結一案平均用時8天,其“法寶”就是“分診臺”式審判方式。

  “立案速裁就得讓當事人能一步到庭。”這是西城法院院長蔡慧永在立案速裁庭搬進立案訴服大廳時反復向立案速裁法官們強調的一個理念。

  走進西城法院的訴訟服務大廳,立案速裁庭的位置就在立案窗口旁邊。透過磨砂玻璃門望進去,是一間間六七平方米的法庭。一部分爭議不大的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物業供暖糾紛,經立案法官立案后,直接轉到立案速裁庭快速裁判,不少當事人當天就能拿到裁判文書。在立案速裁法庭對面的墻上,赫然寫著:第一時間立案、第一時間送達、第一時間調解、第一時間裁判。到這里的案件全部快速裁決。如今,立案速裁庭的人均結案在600件至750件左右,每起案件平均審理期限為8天。

  對于如此高效的審判效率,立案速裁法官透露出“秘籍”:“五字流程”和“分診臺”式審判。

  “五字流程”就是“疏、保、輔、調、裁”。其中,“疏”就是案件的繁簡分流。去年,該院全年訴前疏導案件6895件, 今年上半年已疏導案件7430件。“保”則是通過加大訴前保全力度,推動形成以保促立、以保促調、以保促審、以保促執的良好局面。

  “輔”是通過建立訴調對接中心專業輔助服務平臺,創新分流化解的專業輔助機制。自去年起,該院已與8家專業行業協會簽署合作協議,共建專業輔助服務平臺,為案件當事人提供咨詢、評估、鑒定、資產處置等司法輔助服務。“調”是通過人民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以及巡回法官調解等全方位解決糾紛模式,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今年上半年,該院訴前調解結案2458件,經過人民調解的司法確認案件1479件,大大超出往年同期水平,位列全市第一。“裁”是改造和建立雙速裁團隊,強化速裁機制的分流化解作用。

  說到“裁”字,可以說是法院的審判重點,為了讓速裁提速,法院推出“分診臺”式審判方式,加大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小額訴訟程序和簡易程序的適用,對調解不成的案件加快導出、快速裁決。此外,通過訴訟前期、中期、后期的全流程管理,實現大量案件的簡案快審。針對能概括出固定要素的類型化案件,編制《案件情況調查表》,在立案和送達階段發放給當事人填寫。當事人僅需簡單勾畫表格化問卷,即可快速確定案件爭議要素。在庭審過程中,要求速裁法官圍繞調查表確定的爭議要素同步進行庭審,大大減少“無用功”,實現案件的快速審理。

  去年9月,最高法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強調對外通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向外分流一部分案件;對內通過繁簡分流,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多管齊下破解“案多人少”矛盾。今年7月,西城法院被最高法院評為“全國法院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示范法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