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米高的大煙囪下聳立起一座大型“脫硫島”,近日,武鋼燒結機廠3號燒結機脫硫工程開機試運行,這座國內第一部大型燒結機脫硫島,脫硫率可達90%,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5000余噸。
目前,總投資5600萬元的“脫硫島”主體已建成,并開機試運行,年運行成本約3000萬元。按照設計,脫硫率可達90%,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將從目前的800~1500毫克/立方米,降至100毫克/立方米,每年可減排5000余噸二氧化硫。
武鋼安環部負責人介紹,今年下半年還將啟動4號、5號燒結機脫硫工程,近年內公司5臺燒結機全部完成脫硫改造。按設計能力預算,武鋼現有5臺燒結機年排放二氧化硫2.6萬余噸,全部完成脫硫工程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2.2萬噸以上。
鋼鐵廠的燒結工序是二氧化硫排放大戶,占大型鋼鐵企業產生的二氧化硫總量的80%。燒結脫硫為世界難題,其排放氣量大,二氧化硫濃度低,難以處理。目前,我國尚未制定鋼鐵廠燒結二氧化硫排放標準。為加大減排力度,武鋼集團公司領導層決定在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第一個“吃螃蟹”——率先實施燒結脫硫工程。
經過多次考察和反復論證,武鋼兩年前便開始選擇適合的燒結脫硫技術,去年6月率先開始實施燒結機脫硫工程。3號燒結機規模為360平方米,脫硫島利用生石灰吸附二氧化硫,并反應生成亞硫酸鈣,從而將二氧化硫“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