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宣教 > 正文

許健民:中國采取了很多措施主動改造環境、氣候

2009-08-29  來源:人民網
[字體: ]
  全國人大環資委委員陳宜瑜、許健民,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今天上午就“應對氣候變化”與人民網、新華網、中國人大網網友在線交流。針對有的網友關注極端氣候是不是越來越多?我國在人工改造氣候方面作了哪些工作?許健民表示,主要是現在人的力量還不能夠改變當前的氣候狀況,但我們國家通過采取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措施,來主動改造環境、氣候條件。

  針對當前極端氣候條件是不是越來越多的問題,許健民表示,應該說,極端的高溫比以前多了,但極端的低溫比以前少了。這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的關系。關于臺風的監測,最近50年來有非常大的改進,在40年代前,對臺風的監測主要依靠船舶,那時候對許多臺風的監測被出現失誤,對臺風的強度也觀測不準。二次大戰以后,50年代以后,出現了飛機觀測,對臺風的監測手段也提高了。70年代以后,才做到對臺風的監測的不漏報。從歷史資料來看,從70年代以后到現在的30年間,臺風的強度和頻次都沒有非常大的變化。在往歷史上來看,因為觀測情況不可比,因此也很難說歷史上的情況會怎么樣。這次發生的莫拉克臺風,造成了臺灣的泥石流災害,類似于這樣的災害,歷史上也有。比如說1975年8月,在河南西部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洪澇災害,這比莫拉克臺風還要嚴重。

  對于為什么不對中國的氣候進行人工改造的問題,許健民說,中國的氣候就是南澇北旱,因為我國西部有西藏高原,大氣分為兩支,北方是西伯利亞過來的氣流控制了我國的北方,潮濕空氣控制了我國的南方,形成了北邊干,南邊澇,這是中國的氣候特點。而人工改造受限于當前的人的力量,還沒有能夠改變這樣氣候狀況。中國政府對氣候變化的問題,采取的多方面措施,這次的決議案中有政策層面上加強氣候變化的關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植樹造林、采取南水北調、農作物抗旱的措施,來增加產量以及加強科學方面的研究。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