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少大城市癌癥發病率已飆升至接近西方水平,廣東還有著名的“廣東癌”鼻咽癌,都市人群難免談癌色變。
記者從21日舉辦的“第二屆廣州國際腫瘤學會議”上捕捉到不少前沿信息:目前全世界正在聯合研究25種主要癌癥的“治療地圖”,并期望屆時能全球醫生共享;EB病毒不再只綁定鼻咽癌,與其他多種腫瘤也“有染”;西洋菜、菜花、胡蘿卜中提取出一種抗癌物質,或能使腫瘤細胞“自殺”!
全球共繪癌癥基因圖譜
此次會議由廣東省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聯合主辦。美國德州大學M.D.Anderson癌癥中心腫瘤基因組學核心實驗室主任張微會上透露,腫瘤細胞都非常聰明,愛和人類捉迷藏,為此,癌癥治療仿佛入迷宮,即使靶向治療也不一定能準確找到它們。“所以癌癥基因圖譜如果能被描繪出來,并由此制定成治療地圖,醫生和患者就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他介紹,目前正在開展一項全球合作的大規模計劃,由中美等多個國家聯手參與,計劃在五年內繪制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25種癌癥基因圖譜,其中包括結腸癌、乳腺癌、白血病、卵巢癌、子宮癌等常見惡性腫瘤,而出爐的數據將分享給世界各個角落的腫瘤科醫生作為診療參考。
“目前腫瘤治療療效很不明確,我們希望打造出來的圖譜可以為癌癥檢測提供新方法,通過基因分析可了解癌癥發生、發展機制,從而為腫瘤防治提供新策略,對腫瘤防治有革新性的指導意義。”他介紹。 有EB病毒未必生鼻咽癌
眾所周知,EB病毒篩查可以早期發現鼻咽癌,二者總是互相緊密依存在一起。隨著最近EB病毒的消息經媒體曝光后,該病毒再次引起公眾注意。
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曾益新就此表示:“EB病毒是發生鼻咽癌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即鼻咽癌患者肯定感染了EB病毒,但攜帶EB病毒卻不一定就會引發鼻咽癌。”他表示,除EB病毒感染外,鼻咽癌的發生還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只有“三駕馬車”同時作用于人體,才會導致鼻咽癌發生。
“可以說,EB病毒是和鼻咽癌聯系最緊密的,但近來研究發現,其他腫瘤也與EB病毒‘有染’,它并不為鼻咽癌所獨有。尤其是腸癌、頭頸部腫瘤、淋巴瘤等,最近都有一些證據表明與EB病毒感染存在一些聯系,但具體關系還不是那么明確,有待進一步確認。”曾益新院士坦言。
抗癌新藥有望5年后問世
據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黃蓬教授透露,目前其帶領的團隊正在進行一個新的項目研發:他們從西洋菜、菜花和胡蘿卜中找到并提取了一種抗癌藥物,準備用于臨床新藥開發。
“這種物質如果純粹從植物中提取,成本將非常高昂,日后藥價會很高;好在我們已經成功地人工合成出這種物質,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他介紹,此類物質可以用做抗腫瘤代謝藥物,原理在于通過其抑制氧自由基的活性,從而介導腫瘤細胞代謝改變,讓其“自殺”。他表示,此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力較大,但其毒副作用到達何種程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專家介紹,如果研發順利,新藥或有望五年后問世。
孢子粉可防癌但療效被夸大
孢子粉防癌廣告鋪天蓋地,讓不少腫瘤患者追捧。但不少與會專家表示:很多物質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防癌成分,但多為輔助產品,患者應謹慎對待,別被廣告誤導。
“靈芝所含多肽和多糖、蛋白,對提高人體免疫力有一定作用,但也僅僅是輔助性功效,不能作為主要治療手段。”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丁健表示,目前市面上很多暢銷的防治腫瘤保健產品如冬蟲夏草、螺旋藻和靈芝孢子粉等,其廣告往往過分夸大療效,實際上并沒有開展大量可靠的臨床試驗,廠家或通過高濃度產品所導致的極端效果來蒙騙消費者。
而美國細胞生物學家Webster K.Cavenee則表示,在美國,未經大量臨床試驗的藥品廣告也可以上電視,但需在廣告下方注明“該藥品未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批準,未通過大量臨床試驗”等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