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environment.com/uploads/178/2011-6-2/1475386798739256126333.jpg)
5月31日,一片片水洼點綴著湘陰青山島外湖。
昨日是我省進入主汛期的第一天,將進入洪澇旱災比較集中的時期。6月份至8月份,我省降雨總量比常年仍然偏少,但在時段分布上有集中降雨期,極易出現山洪災害、長時間干旱。另外,近期干旱將呈現由湘北向湘中、湘南蔓延的趨勢。
在昨日舉行的全省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上,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要認清當前復雜的天氣形勢,積極應對旱澇急轉,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副省長、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徐明華,省政府顧問謝康生出席會議。本報記者顏宇東 長沙報道
洞庭湖兩個進水口斷流
我省湘資沅澧四水及湖區主要控制站水位與去年同期相比,偏低1米至5米。據統計,目前主要流域及洞庭湖四水合計來水量為382億立方米,比歷年同期均值761億立方米偏少50%,比新中國成立以來同期最少年份(1979年)537億立方米還少29%,其中澧水偏少幅度達69%。
受長江來水嚴重偏少的影響,洞庭湖3個進水口入湖總量僅13.7億立方米,比歷史同期均值33億立方米偏少42%,藕池口一直處于斷流狀態,太平口斷流2個月左右,僅松滋口維持12-160立方米/秒來量。
據5月31日監測數據分析,洞庭湖水面僅740平方公里,僅為常年的一半,水量13億立方米左右,僅為常年的22.4%。
8座大型水庫接近死水位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報,目前,長江干流宜昌站,四水控制站湘潭、桃江、桃源、石門和湖區城陵磯站水位較歷年同期均值都大幅偏低。長沙、湘潭、桃江、桃源等站在5月份均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同期最低水位,石門、城陵磯站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同期第二低水位。
另據通報,目前工程蓄水嚴重不足。全省198萬處各類蓄水工程目前共蓄水170億立方米,占可蓄水量的46%,比去年同期偏少4成。22座大型水庫中有11座來水不足歷年同期均值的40%,其中酒埠江、水府廟、江埡、皂市、官莊、竹園、黃石、王家廠等8座水庫壩前水位已接近死水位,中型水庫有77座、小型水庫有4600多座接近死水位,三分之一的山塘接近干枯。
6月至8月極易發生局部地區強降雨
從昨日開始,我省已進入主汛期,也就是洪澇旱災比較集中的時期。這之后,我省降雨總量偏少,但時間分布不均,在一段時間和局部地區極易發生暴雨,局部地區極易出現山洪地質災害,汛期過后可能出現較長時間的干旱。
我省氣象部門預報分析,今年6月至8月全省天氣形勢有五個特點:一是降雨總量比常年偏少。全省大部分地區較常年偏少1至2成,湘東北、湘西部分地區則較常年偏多1成左右;二是降雨的時段分布不均,極易發生局地強降雨。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短時洪澇和山洪地質災害發生;三是雨季結束后有區域性干旱發生;四是氣溫比常年偏高。其中湘東南偏高0-0.5℃,湘西南和湘中偏高0.5-1℃,北部地區偏高1-2℃;五是臺風降雨對我省的影響重于去年。
當前抗旱重點是保糧食生產
6月4日以后,我省將可能出現一次降雨過程,對我省旱情的緩解有很大好處。分析資料顯示,全省65%的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的干旱,對很多農作物特別是棉花的栽插影響很大。省防指要求,當前抗旱的重點是保糧食生產,利用降雨過程采取措施,盡量擴大一晚的栽種面積。另外,目前可以做好二晚的種子、育秧、秧田的準備,積極抓好二晚的生產作為補救。
省防指提出,旱情近期呈現出由湘北向湘中、湘南蔓延的趨勢。過幾天就是端午節小長假,很可能在這幾天部分地方發生較強降雨過程,出現旱澇急轉,一定要確保領導隊伍、值班人員到位,防止空崗。
湘陰縣青山島因缺水,大部分漁民只能外出打工
本報岳陽訊 湘陰縣青山島,這個四面環水、南洞庭湖中最大的島嶼,目前最缺的就是水。
青山島面積11.2平方公里,在行政名稱里,島稱青潭鄉。青山島距湘陰縣城約35公里,是全國僅存的3座漁村之一。
“如果能及時下雨,還能保住部分收成,再這樣干旱一周,早稻可能顆粒無收。”青潭鄉副鄉長張峰憂心忡忡地說。張峰介紹,青山島是一座沙島,水稻面積約有850畝,島上沒有內河,平時靠電泵從洞庭湖提水灌溉,今年旱情十分嚴重,湖水退到了堤外幾公里,取水困難。
“現在的損失只能靠晚稻來彌補。”張峰說,糧食生產主要供應島上居民,此外還要從島外拖運糧食,目前,70%的稻田嚴重干旱,情況很不樂觀。
藠頭種植是青山島的傳統產業。張峰介紹,島上種植出來的藠頭,果大飽滿、肉質和口感較好,往年主要出口日本,但今年種植戶們受災嚴重。
多數青山島人以捕魚、養殖為業。島上和外湖有幾萬畝水域面積可供養殖。在禁漁期,島上的村民還可以到養殖場做事賺錢。村民陳新嶺承包了8000畝外湖水面養殖小龍蝦,去年10月份向養殖場投放了價值約40萬元的蝦苗,然而,今年湖水遲遲沒有上漲,大部分小龍蝦都被活活曬死,損失上百萬元。
沿著碼頭北上,依次要經過島上上山、中山、下山3個村,很多居民房都被空置,在家的島民多以老人和小孩為主,島上顯得有些冷清。
“我今年40歲,現在算是留在島上的年輕人了。”張峰笑著說,島上原本有1550名居民,往年禁漁期間,多數漁民們都留在島上種植農作物,或到漁場打工。而今年大旱,漁民們無事可做,大部分漁民外出打工賺錢,目前留在島上的常住居民已經不足600人。記者丁陽亮
300枚增雨彈 昨急運湖南
江西鋼絲廠5個月售出17000枚增雨彈創歷史紀錄
江西鋼絲廠生產增雨彈的部門最近忙得不可開交。
從4月底開始,該廠相關部門從過去的兩班制增加為三班制;從5月開始,該廠取消周休,上班時間調整為早上6點半到晚上10點,一天的生產時間近16小時。
長江中下游今年發生罕見旱情,該廠生產的“BL”系列防雹增雨彈每天被運往湖北、湖南等多個旱情嚴重的省份,目前已供不應求。截至5月31日,該廠共銷售出17000枚增雨彈,而往年年均銷售量為5000枚。
昨日下午,本報記者獲準進入江西鋼絲廠,目擊該廠增雨彈緊張有序的生產。
本報記者周清樹 江西新余報道
5個月售出17000枚增雨彈
江西鋼絲廠隸屬江西省國防科工辦,是江西唯一一家增雨彈生產企業。據工廠辦公室工作人員宋巧玲介紹,生產增雨彈的廠全國也只有五六家,而江西鋼絲廠的訂單占到全國七成以上。
該廠銷售部部長徐克勤說,江西鋼絲廠的增雨彈銷往湖北、湖南、新疆、山東、浙江、四川等全國26個省市。從今年4月底開始,增雨彈銷量激增,“比如湖北地區,往年全年平均購買200枚,但今年1月到5月,湖北就已經購買了1200枚增雨彈。”
今年截至5月31日,該廠已銷售出17000枚增雨彈,創下了銷售紀錄,而往年年均銷售量只有5000枚。宋巧玲說,4月時庫存的增雨彈有1萬多發,現在已是零庫存。
由于增雨彈供不應求,工廠無法滿足許多地方的客戶要求,“現在只能將增雨彈優先發給南方受旱省份,工廠暫時先不發新疆的訂單。”
工作16個小時加班生產
由于產品持續供不應求,早在4月時,工人從過去的兩班制增加為三班制。從5月開始,該廠取消周休。往常,工廠正常上班時間為上午7點半至下午6點半,從4月底開始,工作時間調整為早上6點到晚上10點多鐘。
徐克勤介紹,一枚增雨彈需要數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常規工作周期下,該廠一個月能出產2400枚增雨彈,現在在工人加班的情況下,一個月能生產3000多枚。
宋巧玲也說,月生產3000枚增雨彈已在產量上創下了廠里的歷史最高紀錄。而就在6月1日下午,廠里還開了協調會,打算將生產量增至3600枚。工廠制藥班工人陳秋林、熊艷芳聽到這個數據后估算了一下,覺得“難度很大”。
湖南派專人送來購買手續
宋巧玲稱湖南增雨彈需求方為“友好合作單位”。她記得大概在2006年,湖南受旱,廠里發送增雨彈到湖南,發送車上掛著“抗旱專用車”的紅色橫幅,車子進入湖南境內后,交警一路護航,在交通上保證車輛優先通行。這讓整個鋼絲廠的人對湖南印象深刻。
該廠銷售部分管湖南區業務的銷售經理辜建軍說,正常情況下,湖南往年的增雨彈平均年購買量為300枚,今年截至6月1日,已向湖南發送650枚。
銷售部部長徐克勤說,湖南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平常會將運輸證、購買證等購買手續郵寄過來,而在5月31日,上述部門派專人將購買手續送來,提出急需500枚增雨彈,工廠于6月1日上午發去了300枚。
[相關鏈接]
增雨彈“上天”記
一枚增雨彈需要數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售價約1000元。
制藥班工人陳秋林說,增雨彈生產部門共70人,分為準備班、制藥班、火工班、部裝班和總裝班5個班組,每批可生產1200枚增雨彈,F在加班生產,一個月可產3000枚。總裝完成后,在經過最后一道名為“雨彈X光揮傷”的檢測工序后,增雨彈便可出廠。
高級技師、火箭發射架加工制造部門調度師劉晉陽帶記者看了最新產的增雨彈發射架——車載式電動發射架。該發射架重120公斤,分為定向器、升降器、電動推桿基座三部分,有2管、4管、6管、8管等類型,角度可調45度到90度間。將增雨彈放進導軌后,控制器連接增雨彈尾部的線閘,便可用電控制發射,其發射高度可達6000多米。
銷售部部長徐克勤說,通過人工影響,發射2到4枚增雨彈平均可增加35%的降水。
炮彈呼嘯上天,雨水嘩嘩落下
本報記者儲文靜
通訊員張中波 實習生寧思思 長沙報道
昨日下午,湘西北地區一改前幾天的晴熱高溫,一場大雨傾盆而下,市民享受到了久違的清涼。其實,這不只是自然的降雨,還有我省氣象部門人工增雨隊伍與云團作戰的“戰果”。
昨日上午,受弱冷空氣影響,我省出現波動性天氣,長沙、常德、懷化、張家界、湘西自治州人影部門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了人工增雨抗旱作業。截至下午6點,上述五市州有14縣(區)相繼開展了增雨作業37次,發射炮彈980發、火箭彈62枚。
今年人工增雨開展得最早
昨日中午11點,張家界桑植縣天空陽光收斂,天空中云團密布,氣象部門通過雷達系統發現了適合增雨作業的積雨云,立即下令出動增雨火箭發射車趕往作業點。
“3、2、1,發射!”隨著一聲令下,一枚76厘米長的火箭炮彈射出,沖向5500米以上高空的濃密烏云,炮彈鉆進云層后,云層隨之增厚變黑。隨后,雨水急促而下。
據介紹,火箭彈發射入云層到開始噴灑碘化銀的過程只需15秒,噴灑出的碘化銀以1米/秒的速度向云層中擴散,每個炮彈中含有的2億個冰核被帶到云層中,與云系發生物理變化,逐漸形成降雨。
從今年4月至今,我省平均降雨與歷年相比偏少6~7成,降雨偏少導致部分地區出現干旱,對農業早稻生長產生不利影響。為此,全省各市(州)、縣(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積極按照當地政府的抗旱部署和要求,提前做好人工增雨的準備工作,創歷年之早地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為當前我省農業生產用水蓄水、緩解旱情發揮作用。
5月份以來,主要抓住5月10~11日和21~23日兩次有利天氣過程,全省有長沙等9市州25縣市共開展增雨作業135次,發射炮彈2200發、火箭彈190枚。據初步評估,作業影響區面積累計達1.2萬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約2億噸,對緩解我省局部旱情起到明顯作用。
飛機增雨已經準備到位
據初步統計,此次增雨作業影響面積累計達到4000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約0.3億噸,增雨作業取得了顯著效果,降雨增加了土壤墑情,對緩解當地旱情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保農業生產用水、蓄水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至關重要,全省人影部門將按照各級政府以及防汛抗旱指揮部的部署和要求,密切關注雨情、水情和旱情的最新變化,繼續組織開展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業,應對當前的抗旱救災工作,同時做好雨季結束以后全省各地大規模人工增雨抗旱和省級飛機人工增雨作業的各項準備。
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已批復我省用機計劃,各類機載催化劑和彈藥已準備到位,將視旱情需要在全省范圍開展飛機人工增雨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