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北京東城區使用高科技手段收集利用雨水

2011-07-23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在東城區,越來越多的社區和單位收集利用雨水,使用上了眾多高科技的手段,小區里的現代處理系統讓雨水水質提高,實現入戶使用,公園里的雨水使用生物處理技術,全年無水華,居民社區里干干凈凈的雨水用來澆花綠化,還能讓居民清洗車輛,缺水的北京,用智慧和創造把雨水用得越來越好。

    雨水處理高科技出高水質

    當代萬國城小區地處東直門商圈,屬高檔住宅小區,小區內附屬配套的園林綠化面積將近30000平方米,具有很好的雨水收集利用條件。

    “小區的一、二期,將雨水回收利用和小區中水回用系統結合,實現雨水最大化利用,節約水資源。”萬國城項目負責人陳音介紹說,小區內有一個7000平方米的水面,下雨的時候,雨水通過雨水管路進入中水處理站,處理后可以用來沖洗馬桶。同時,雨水還可通過凈化裝置,經過沉淀、過濾、凈化后,對小區內的水景觀進行補水。

    走進萬國城三期MOMA小區,樹木蔥蘢、綠蔭如蓋,各色花卉姹紫嫣紅,匠心獨具的水上小品景觀,讓人如入畫中。“在這片園林景觀下面,有一個2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專門用來收集雨水。”陳音表示,自2007年開始,當代MOMA已經開始修建雨水收集及綜合利用系統,目前項目已完工。

    通過這套系統,雨水先經由鋪裝的專用雨水收集管路,經過隔柵,濾掉樹葉等雜物,分別流入棄水池和儲存池,通過處理、微濾裝置等流程進入清水儲存池。“過濾后的水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可以用于空調冷卻塔的清洗,園林澆灌、水景觀補水等。”陳音表示,利用這套系統,每年可節約水費6萬元。

    公園雨水替清水每年10萬立方米

    荷花亭亭玉立、錦鯉悠閑戲水,東城區的青年湖公園內湖水清可見底。“前天的一場大雨,湖水就漲了13厘米。”青年湖公園管理處負責人陸萍介紹說,“以前我們缺水時盼水,雨水大了卻怕水,不得不往市政管道里排。如今可沒這難題了!”

    陸萍表示,自從2003年公園修建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統,青年湖內每年平均蓄水達5萬立方米。“純粹靠天吃飯,但是湖水卻毫無水華影響!使湖內景觀更美!”把湖岸砌成斜坡,增高了湖堤,使雨水盡可能多地流進湖里,蓄水能力大大增加。

    同時,該公園還利用蘆葦、睡蓮、荷花等生物凈化水質,放養鴨子消滅藻類,保證了收集的雨水水質良好,能得到有效利用。

    除了青年湖公園,地壇公園等也加入善用雨水的行列。地壇公園牡丹園樹木的樹根周圍都被打了孔,安置網孔立管,回填摻有保水劑的草炭土,并在樹根周圍埋設網孔管,形成一個個水窖。網孔管與周邊園路的排水雨井相連,在下雨時路上的水可通過集雨井灌到網孔管內。網孔管系統和院內給水閥相連,可以在旱季虧水時將雨季積蓄起來的雨水通過人工灌溉,給樹木進行補水,同時,還可以利用該系統對樹根追肥。

    東城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雨水回用還與中水利用結合,僅青年湖、地壇等四家公園,年節水就達到10萬立方米。

    社區集雨供居民澆花洗車

    一場雨過后,北新橋街道民安社區環保小分隊的小張提著水桶來到狀如柱形油桶的雨水收集器旁,擰開水閥,干凈的雨水便源源不斷地流進水桶里,引得小張不禁驚呼“攢這么多”。隨后,小張和同伴提著滿滿3桶水,來到小區的綠地,讓花花草草“喝”了個夠。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這套雨水收集系統是由排水管道和儲水桶組成的。下雨時,雨水通過管道進入儲水桶,經內置的過濾系統將雜質過濾,使用時只需擰開儲水桶下方的水龍頭,能再次利用的雨水就出來了,每套系統的最大儲水量為2立方米。該工作人員還說,由于社區較大,綠地占地面積多,原先灌溉草木是社區用水大戶,“每次全面澆灌需要耗費數千元水費,現在用雨水來澆灌節約了不少水資源”。據了解,一套雨水收集系統安裝成本僅為2500元,后期基本沒有維護費用。

    目前,民安社區有12個雨水收集器,提水灌溉由社區居民、周邊中學學生組成的環保小分隊負責。收集到的雨水,除了灌溉草木,還能用于居民洗車。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