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將海藻轉化為燃料來源有助于避免生物燃料與農作物爭奪耕地。 |
研究人員日前表示,海藻能夠避免與農作物爭奪耕地和淡水資源,有望成為未來理想的生物燃料。到目前為止,海藻生物燃料尚不具備經濟性,但隨著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以及海藻可以提取出高附加值產品,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英國阿伯里斯特維斯大學的杰西卡?亞當斯(Jessica Adams)表示,海洋中生長著大量海藻,而人們卻沒有真正加以利用。法國海藻技術研究中心的揚尼克?勒瑞特(Yannick Lerat)也表示,海藻生長非常迅速,而且無需消耗淡水。
與陸地植物一樣,海藻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用多種方式轉化成燃料。海藻可以通過熱解來制造油料,通過細菌發酵來生產乙醇,通過厭氧消化來轉化為甲烷。
海藻漂浮在水中,因而無需像陸地植物一樣制造木質來對抗地球引力。粗糙且難以降解的木質是將陸地生物燃料推向市場所面臨的關鍵障礙之一。
人工養殖
研究人員表示,相比陸地植物,海藻則易于轉化為燃料。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的米歇爾?斯坦利(Michele Stanley)稱,野外采集海藻存在可持續的問題,因此人們必須支持人工養殖。在挪威,野生海帶每五年收獲一次。斯坦利說,目前野外采集的海藻難以達到制造生物燃料所需要的數量。
挪威一家企業致力于開發更好的人工養殖方法。該公司的負責人帕歐?貝肯(P?l Bakken)表示,與傳統復雜的海帶養殖系統相比,其養殖和收獲方法更為簡單和廉價,也許能讓深海養殖成為可能。
與陸地植物一樣,海帶生長也需要充足的養分,人工養殖海帶有助于防止海域中養分的流失。貝肯說,挪威的鮭魚養殖場釋放的養分足以養殖900萬噸海帶。
商業可行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稱,目前尚不清楚海藻的經濟性如何。斯坦利正在為此進行著調查,并期望能在未來幾年得出答案。貝肯說,海藻生物燃料的市場競爭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最開始的激勵措施非常重要。勒瑞特認為,要讓海藻具備經濟性,石油價格需達到每桶300美元,但從海藻中提取的高價值化學物質有可能改變這一狀況。(1美元約合6.47元人民幣)
事實上,類似石油精煉的“生物煉制”是未來陸地和海洋生物燃料的發展趨勢。由此制成的生物塑料、營養品、用于魚類食物的蛋白質等都可能產生利潤,而剩下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生物質則可以制造乙醇或甲烷。
貝肯還指出,海藻的可種植面積幾乎是無限的,能夠為液體燃料產業做出巨大貢獻。目前全球海帶產量在1500萬噸左右,主要來自中國和日本。而貝肯的公司每生產一桶乙醇約需3.7噸海帶,利用歐洲0.05%的沿海地區來養殖海帶,可提供的乙醇數量相當于2008年全球產量的4.7%。
藍色思維
海藻的養殖具有季節性。亞當斯表示,海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夏季和冬季有著較大的差異。而隨著時間推移,研究人員可能培養出具備理想特性的海藻。但引入海藻物種時需要特別謹慎,要避免造成物種入侵。貝肯認為,海洋生物的潛力巨大,并不僅限于海藻。人們過去的思考都基于陸地,現在應該轉向“藍色思維”,各種各樣涉海產業將由此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