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世界最深地震儀從江蘇“釘”入地 可測微小地震

2011-07-28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7月26日下午2時許,江蘇省東海縣的中國大陸科學鉆探長期觀測站內一片繁忙,在各路科研人員的“保駕護航”下,世界上最深地震儀從這里“釘”入地球。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所長高錦曦告訴記者,這枚“釘子”是中國大陸首臺深井地球物理綜合觀測儀,其中的4套深井地震儀,可測到目前地面地震臺站測不到的微小地震活動。東海選址與郯廬地震帶也有一定關聯。“現在已‘釘’下去100多米”,他說。

  早在2005年,深達5158米的“亞洲第一井”——中國大陸科學鉆探長期觀測站在東海縣竣工。“亞洲第一井”就像是鉆入地球內部的一口“深井”,而地球物理綜合觀測儀實際上是“順井探底”,它要到5158米的地下,感知地球的“顫抖”,作地球深處的“望遠鏡”。

  高錦曦表示,此前,世界上還沒有深度達4000米的深井地震儀,中國大陸目前還未開展過1000米以下的深井地震觀測。“人類的有感地震一般在3級左右,但由于鉆得深,這臺地震儀能避免噪音干擾,觀測到該區域發生的零級左右地震”。

  此次安裝的深井地球物理綜合觀測儀一共4套,計劃分4個層次安裝:地下1500米和2500米將安裝地震地熱測試儀,地下3500米安裝地震地熱和流體測試儀,地下5158米安裝地震地熱測試儀。

  整個過程中,科研人員感到壓力不小。“井里情況非常復雜,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儀器抵達井底就要花費5天時間。在五千多米的地下,溫度達144℃,高壓達500個大氣壓,深井地震儀器要在高溫高壓環境下長期工作,需要各方面世界水平高科技的支持。對于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情況,我們做了很多預案”,高錦曦說。

  對于此前“選址在郯廬地震帶上”的說法,高錦曦表示,東海確實處于郯廬地震帶附近,監測地震帶上的地震活動、取得高精度資料數據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但還有其他科研因素。“這臺世界上最深的地震儀,設計壽命是10年,如果順利,相信它會對中國地震觀測、研究作出貢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