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鉆井平臺。(自路透社) |
一直以來,莫桑比克等東非國家給人的感覺似乎較為陌生;但在過去10年里,埃克森美孚、意大利埃尼等能源公司卻采用最新技術,在莫桑比克尋找天然氣資源。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莫桑比克的海岸線附近,西方能源公司已經開發了大量的鉆井,回報可能是巨大的,莫桑比克的天然氣儲量堪比歐洲能源巨頭挪威。除東非國家外,坦桑尼亞、肯尼亞等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也吸引了數十億美元投資。
意大利埃尼公司總裁保羅?斯卡羅尼(Paolo Scaroni)表示,未來10年,非洲將成為該公司生產和增長的支柱。為了開發天然氣項目,埃尼公司計劃在莫桑比克投資達500億美元。(1美元約合6.31元人民幣)
東非能源勘探步伐的加快是全球能源行業重組的一部分。日本去年發生了福島核災難,歐洲也削減了替代能源補貼,因此,頁巖氣等非傳統化石燃料逐漸興起,面對這一系列的重大變化,能源產業必須加以適應。
事實上,隨著新興經濟體能源需求的持續快速增長,為尋找新的化石燃料,一些未勘探區域也已經成為各國開發的重點。《紐約時報》稱,此舉可能有助于抵消油價上漲的影響,新礦藏的發現也有利于美國、羅馬尼亞等國家減少對外國能源進口的依賴,增加稅收,改善就業。
然而,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障礙。歐洲頁巖氣行業的發展程度不及美國,尋找合適的鉆探設備與合格的工人可能會限制產量。舉例而言,保加利亞今年就取消了雪佛龍公司的鉆井許可證,禁止使用水力壓裂技術;無獨有偶,法國也禁止了該項技術。
《紐約時報》還表示,化石燃料在全球范圍內的復興并非對所有能源公司都是利好消息。風能、太陽能公司就發現,替代能源現在更難與化石燃料抗衡。分析師稱,海上風電的成本可能是煤炭或天然氣發電廠的6倍。
目前歐洲正面臨主權債務危機,歐盟各成員國紛紛消減可再生能源補貼,一些流動資金短缺的國家也已經降低了保證金額,取消了綠色能源項目的稅收抵免優惠。
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迫使綠色能源公司進行適應。面對風力渦輪機以及太陽能面板持續下降的價格,分析師預計,為加強市場地位,業內較大的制造商將有可能進行兼并重組。普華永道公司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并購總額達到535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了40%。
然而,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有可能資助眾多綠色能源項目。憑借幾十年的海上資源開發經驗,傳統的能源公司正在投資數十億美元用于海上風力發電場建設。
事實上,日本福島核災難之后,全球對核能的興趣有所減弱。凱捷公司(Capgemini)的數據顯示,在福島核泄漏之前,全球共運行著440座核電站,另有558座在建或處于籌劃階段。現在日本已經關閉絕大多數的反應堆,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宣布關停現有或放棄新建核設施。亞洲國家正在建設的新核電站數量最多,但分析師表示,在過去12個月里,亞洲國家核電站的建設步伐已經放緩四分之一。
文章表示,如今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來源的前景變得不再明朗,各國爭相尋找新的化石燃料來源,對遏制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面臨威脅。根據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的數據,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水平增長了5.9%,該增長是在全球制造業放緩的背景下取得的。隨著許多國家恢復增長,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由此產生的排放預計將上升。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氣候中心負責人丹?拉紹夫(Dan Lashof)表示,新的能源儲量并不能改變全球所面臨的氣候困境,各國不能無限期地燃燒化石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