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9日),記者根據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成交信息統計,一季度,北京共出讓45宗土地,出讓金總額達96.7億元,同比下降39.3%。45宗土地全部底價成交,為7年來首次。
住宅用地僅成交5宗
記者統計發現,北京一季度成交的土地以工業用地為主,達到33宗。而在更受關注的經營性用地中,住宅用地僅有5宗,其余為商業金融及多功能用地等。
這5宗住宅用地占地面積約66.6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樓面價平均4796元/平方米。在幾塊住宅用地中,僅招商地產和九龍倉聯合體所拿來廣營地塊每平方米樓面價過萬元。
此外,商業用地成交面積同比減少52.7%。目前住宅商業用地“齊降”,表明原以商業地產為主的開發商也更加謹慎,房企對土地市場整體預期悲觀。
對于包括宅地在內的北京土地市場,北京中原地產用“冰點”來形容。45宗土地全部底價成交,還是歷年來首現。對于這一情況,中原地產分析認為,除受土地供應結構影響外,開發商的拿地熱情和調控下的拿地能力明顯打了折扣。
多家房企拿地保守
在3月28日的業績發布會上,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就表示,對調控政策樂觀其成,今年將是拿地好時機,重點會關注包括北京、上海等一線和二線城市。
不過在調控背景下,更多房企拿地策略趨于保守。包括萬科等去年拿地較多的企業表示,今年上半年將在土地市場更趨于謹慎,上半年在京不會拿地。萬科、龍湖等企業年初以來拿地節奏明顯放慢,萬科還出現了單月零拿地。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年初兩個月,全國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0.5%。主要企業忙于消化庫存,“全員營銷”。一家上市房企北京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許多房企都在分解任務,加快消化力度,有的制定了一些介紹客戶的獎勵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