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能源日漸枯竭、部分新能源受氣候環境影響無法廣泛推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轉向林業生物質能源。生物質煤作為可持續使用的新型能源,其獨特的經濟、生態優勢備受關注,了解使用生物質煤也成為引領低碳經濟發展的新時尚。
眾所周知,傳統能源石油、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生產成本很高。再加上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始終不容忽視。而新型能源中如太陽能、風能等投資較大,受氣候等條件的限制不宜大面積推廣。利用廢棄可再生的各種生物質生產成型燃料、氣體和發電成為破解能源利用問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用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如農作物秸稈、農產品加工剩余物、林業三剩物、次小薪材、廢舊木料等生產的成型燃料稱之為“生物質煤”。生物質煤以其獨特的經濟、生態優勢而備受關注,開辟出了綠色能源的新天地。那么生物質煤具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呢?
中國地域遼闊,生物質原料遍布全國各地,資源豐富。據估算,每年僅廢棄的農作物秸稈就有4億噸,按1.5噸原料生產1噸成型燃料計算,每年可生產草煤約3億噸。每年木本植物剩余物約4億噸,按1.2噸原料生產1噸成型燃料計算,每年可生產木煤3.5億噸,加起來每年可生產生物質煤約6.5億噸。這些儲量巨大的“綠色煤礦”,不僅是農業、林業產業發展的新亮點,更是解決城市垃圾,建設“城市煤礦”的好辦法。
生產生物質煤的工藝流程、設備簡單,投資少、回報快。可以根據原料的多少和資金量的大小生產,同時根據不同需要生產出顆粒、塊狀和棒狀等不同形狀和不同尺寸的產品。既可單獨使用,也可以用于發電。由于生產生物質煤的原料資源豐富,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建設生物質煤生產廠。就近建廠、就近運輸、就近消化,和傳統煤炭相比大大減少了使用成本,減少了對傳統煤炭的依賴。
生物質煤環保效益巨大,傳統煤炭在燃燒時,排出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而使用生物質煤則可最大限度地減少這些物質的排放量,具有非常顯著的環境效益。由于生物質煤的原料均為木本和草本植物,生物質中的碳來自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將其固化在生物質中,而生物質煤在燃燒過程中,又產生等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氣中,即生物質生長和燃燒過程的整個生命周期,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生物質煤由于取自于天然的生物質廢料,不含有易裂變、爆炸、毒性等化學物質,因此使用安全。再加上生物質煤經過高溫壓縮,大大節約了儲存場地,也便于運輸和使用,因此深受消費者喜愛。不僅如此,可以循環利用也成為生物質煤的又一優勢特點。生物質煤燃燒后的爐灰可作為肥料,是花卉行業使用的高檔基肥,也可作為水泥生產過程中所需的膨化劑。
生物質煤的節能效益高,其顆粒尺寸均勻,在燃燒時吹飛量和漏煤量大為減少,同時易于點火,易于燃盡,爐渣含碳量接近于零,可以有效提高鍋爐熱效率。生物質煤經碳化處理,還可生產出草碳和木炭、可燃性氣體、醋酸、焦油等物質,以生物質煤為原料進行深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生物質煤的附加值。
發展生物質煤并不是個別地區、個別企業的“小作為”,國家發改委2007年9月發布的《可再生能源長期發展規劃》指出:“要逐步提高優質清潔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到2020年,使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成為普遍使用的一種優質燃料。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的生產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分散方式,在廣大農村地區采用分散的小型化加工方式,就近利用農作物秸稈,主要用于解決農民自身用能需要,剩余量作為商品燃料出售;另一種是集中方式,在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大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加工廠,實行規;a,為大工業用戶和城鄉居民提供生物質商品燃料。全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達到5000萬噸”。由此可見,發展生物質煤的優越性和重要性。
綜上所述,以生物質煤為基礎的可再生能源是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的,充足的資源與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將為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也為生物質煤燃料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