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揭秘《天安門》背后的科技元素

2012-05-19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大型情景音舞詩畫《天安門》16日在京公演,大幅全景北京城、虛擬的“北京人”、3D模擬天宮一號對接等表演令觀眾耳目一新,拍手稱奇。記者日前走訪了這場演出的特效制作團隊,探尋其幕后的奧秘。

    《天安門》演出一開場,一名發光的“北京人”從遠方跑來。從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到充滿現代氣息的新北京,他帶著觀眾遍覽京城美景,時而跳躍,時而駐足,穿越了3000多年的歷史。在稍后的表演中,這個“北京人”忽然走出銀幕,讓現場觀眾驚訝不已。

    “這段表演,我們采用了全息幻影成像技術,呈現出一種魔術感。”項目導演、水晶石影視傳媒科技有限公司于江說。這些豐富的影像是在一塊比手機貼膜還薄的全透明“銀幕”上呈現的,銀幕寬16米,高8米。其中,會發光的“北京人”是提前錄制的一個舞蹈演員的影像,現場還有一個同樣的“真人”。在表演中,真人與虛擬人交替出現,給觀眾以神奇的感覺。

    據了解,全息幻影成像技術是指通過介質的反射和折射,把影像立體地呈現在空中,表達出“海市蜃樓”一般的逼真效果。

    3D電影并不稀奇,但是在國家體育館內寬達33米的弧形大屏幕上播放就很罕見了。在《天安門》演出中,8000余名觀眾戴上3D眼鏡,一起重溫了天宮一號的對接過程,場面壯觀。為了讓天宮一號的影像更加逼真,演出將屏幕設在半空中,觀眾需要仰頭觀看。

    據了解,這是“偏振立體成像技術”首次引入到大型演出當中,此外演出還開創了觀看3D影像人數最多的全球紀錄。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