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委、市農業局、市科委日前圍繞農業機械化創新發展,聯合啟動建設“農業科技促進年”,以深入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面提升農機科技支撐和服務能力。
近年來,本市通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推進農機化科技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全市種植業耕種收機械化水平已達68%,其中小麥生產全程實現機械化,玉米機收占可機收面積的75%,但是農業機械化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今年,本市在“農業科技促進年”建設中,將重點圍繞都市型現代農業的多功能性需求和主導產業的發展需要,不斷深化農機與農藝融合、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拓展農機科技自主創新和推廣范圍,大力推廣農機信息化技術、日光溫室自動控溫技術、高效施肥植保技術、種子清選技術、小麥玉米精量播種技術、玉米機收剝皮技術、工廠化養魚技術、智能化養豬技術、食用菌工廠化養殖技術、全日糧混合技術等10項技術。
據介紹,今年本市將通過這10項技術的應用,推廣三行自走式玉米收獲機100臺,帶剝皮功能的三行、四行自走式玉米收獲機75臺;示范推廣小麥、玉米精量播種機410臺;與蔬菜產業融合,在房山試驗示范設施農業育苗技術,推廣自動開膜器1500套以上,在延慶示范推廣圓白菜收獲機械化技術;在平谷建設智能化養豬場并引進4套先進設備等。同時,在順義、大興、密云3個區縣建設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示范面積達1.3萬畝;打造農作物品種試驗展示基地和農機新技術新裝備示范基地,建設小湯山特菜大觀園農機新技術新裝備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