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古瓷器“DNA”檢測可助辨文物真偽

2012-11-27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記者24日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術考古組獲悉,利用核分析技術,通過中子活化、質子激發X熒光等手段,考古組已為國家和民間送來的200多件藏品進行了“DNA”檢測,以辨清文物真偽,為解決以往各種不規范的文物鑒定提供技術支持。

    據國家博物館姚青芳研究員介紹,隨著我國收藏熱的興起,古瓷器“DNA”檢測已成為一種新潮流。這是因為科技鑒定古瓷的真偽就相當于人類“DNA”的檢測,是人眼實現不了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術考古組邀請國內多位著名資深的古陶瓷專家,通過科技檢測與眼學相結合的方法,對一罕見的青釉印花碗進行論證,一同見證了高科技檢測的超強能力。這也是將高科技儀器檢測與古陶瓷專家眼學判斷相結合,對宋代哥窯作出“中西醫”結合的全面“體檢”的一次成功嘗試。

    在這次高科技儀器檢測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術考古組馮松林教授使用現代核分析技術無損測量青釉印花碗瓷胎和瓷釉各4個點,其檢測結果是“胎中的化學組成與現有數據庫南宋官窯古瓷參照數據重疊,無現代仿品的痕跡”。他又參照國家博物館對此碗的科學檢測分析結果進行了數據比對和研究,與國家博物館的分析結果互為驗證,符合宋代青瓷釉的特征。兩個利用先進設備經高科技檢測的結果彼此驗證基本一致。

    此前,我國著名文物鑒定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孫學海在觀看這一青釉印花碗后也確定它為北宋哥瓷,并出具了正式鑒定證書。

    以往文物分析鑒定最古老和傳統的做法就是目視法,即所謂的“眼學”,它是文物鑒定者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經驗之學。一個人眼學水平的高低,與經驗和知識積累有關,但也與悟性有關。不過經驗和悟性不是絕對的,鑒定專家水平再高,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所以引入科技檢測方法和儀器,把無損檢測和傳統的目視法鑒定結合起來,就可以取長補短,更有效地檢測和鑒定文物的真假和質量,提高了人們以往“眼檢”的準確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