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科技 > 正文

零排放電動車5年內駛入家庭 單次充滿電開300公里

2013-02-01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連續的霧霾天氣,讓不少車主感到十分糾結:開車會加重城市空氣污染,而不開車出行又的確不便。“科技奧運”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孫逢春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科研進度,5年內,電動車單次充電續駛里程將達300公里,實用性堪比汽車,而其百公里運行成本僅為汽油車的六分之一。更重要的是,電動車不會產生尾氣排放更有利于環保。

    電池“短板”5年內“補齊”

    “業界預計,電池技術5年內將有重大突破。”孫逢春并不諱言電動車的電池短板,但他表示,電池技術研發周期相對規律,下一次突破應在2018年前后。到那時,轎車電池單次充滿電后,可連續行駛300公里以上。屆時,電動車將以其安靜、環保、實用、低價等優勢,大規模進入家庭用車市場。

    孫逢春十分清楚目前電動車推廣艱難的原因所在。他告訴記者,電動車電池重量占總車質量的15%左右較為合適,以現有的電池儲電性能計算,120公里將是電動車的行駛里程上限。“這樣的續駛里程,比較適合北京市的郊區和中小城市。”

    電動車研發領域正在加緊進行電池儲電性能升級,預計單次充電續駛里程5年內將提高到300公里。“完全可以滿足北京等大城市行駛需要。”孫逢春說,電池研發時,已充分考慮了車載空調等用電需求。

    孫逢春還告訴記者,國外已研發出碳納米管電池,充滿電后續駛里程可達700公里,超過了普通家用小汽車。孫逢春認為電動車能源轉化率最高,而且無需燃燒,PM2.5等排放為零,是最環保的選擇。

    電動車有望降價4成

    解決了性能問題,價格是否會成為“攔路虎”?面對記者的提問,孫逢春笑著擺擺手說:“汽車產業有明顯的規模效益特點,產量越大,成本越低。”他算了筆賬,如果單條生產線電動車產量突破1萬輛,除電池外車身整體成本將下降40%,而電池成本下降幅度更是高達50%。

    據樂觀預計,最長8年時間,電動車產業即可擺脫目前依賴國家政策扶持和補貼的境地,達到或邁過盈虧平衡點。

    除車價外,電動車的運行成本也有明顯的優勢。以普通家用型電動車為例,行駛300公里耗能約為20至30千瓦時,按動力電價計費也僅為30元左右。而一輛家用小轎車,300公里油耗約為24升,按每升7.5元計算,行駛成本高達180元,是電動車的6倍。

    充電問題有望3年內解決

    續駛里程短是電動車的短板,但問題也并非無解。孫逢春表示,電動車可精確顯示剩余行駛里程,駕駛人可提前采取措施。而對目前市民抱怨的充電樁數量少、分布密度差的問題,專家表示最快3年內即可解決。

    “快速充電不是最佳解決辦法。”孫逢春說,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到15分鐘內充滿電池,但對充電設備、線路有較高要求。“快速充電需要大電流強度,對電網沖擊很大。”他認為,最佳的辦法還是開一天車回家后充一晚上電。

    記者了解到,北理工提出的電動車新設計方案已將充電設備“裝”進車內,充電時只需找到普通民用電插座插入即可。今后,只需在遍布全市的停車場準備充足的電源插座,即可解決充電難題。

    孫逢春透露,未來電動車研發還將強化電池管理,通過正確的使用,延長電池壽命。此前,在北理工的幫助下,本市103路電車就通過優化電池管理,將電池使用壽命從3個月延長到了30個月。科研人員還將專門開發電空調、電動轉向助力和電制動能量回收等技術應用,為電動車配齊專用設備。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