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全球城市生活成本調查:北京上海生活成本超紐約

2011-09-24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體: ]

  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

    1、羅安達(安哥拉)

    2、東京(日本)

    3、恩賈梅納(乍得)

    4、莫斯科(俄羅斯)

    5、日內瓦(瑞士)

    6、大阪(日本)

    7、蘇黎世(瑞士)

    8、新加坡(新加坡)

    9、香港(中國)

    10、圣保羅(巴西

    14、悉尼(澳大利亞)

    19、首爾(韓國)

    20、北京(中國)

    21、上海(中國)

    32、紐約(美國)

    美國美世咨詢公司“2011年全球214個大型城市的生活成本調查報告”,北京、上海分列第20和21位,而作為參照物的美國紐約,僅排第32位。

    北京和上海生活成本“勇超”紐約,雖然尚存爭議,但生活在這兩個城市里的人們,確實正花費很大的代價——“努力地漂著”。

    世界第一:非洲羅安達

    套二月租4.5萬人民幣

    根據美世的報告,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竟是非洲國家安哥拉的首都羅安達。

    在羅安達,“套二”的月租金可達7000美元(人民幣約4.5萬元)。30年的內戰也使得其他商品和服務在羅安達極為匱乏,能容納人口50萬人的羅安達住了500萬人,供需壓力令人望而生畏。

    亞洲第一日本東京 貴在兌美元匯率走高

    大地震使房租承受的下跌壓力增大,逃離東京的人口增多也直接導致了食品價格下跌。

    但日本城市排名靠前還是因為日元對美元匯率走高這一事實,本次調查是以美國紐約為參照的,任何參與排名的城市都會與紐約進行比較。

    而在過去的一年中,日元對于美元升值9%,這是東京高居第二名的主要原因。

   歐洲第一:俄羅斯莫斯科

    貴到日常用品出國買

    瑞士有兩個城市位列世界前十,分別是日內瓦(第5)和蘇黎世(第7)。

    高薪低稅、民眾終身享有高福利,但高物價也與湖光山色一并成為了瑞士的標志。大到住房、汽車,小到面包、鉛筆,價格都高高在上。

    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瑞士人的生活必需品開銷比鄰國法國高出了26%,許多瑞士人甚至跨境到德國、法國或者意大利購買日常用品。

    中國第一:香港

    房價2萬美元/平方米

    莫斯科位列第四,是歐洲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有些東西其實很便宜,面包只需要0.43美元,而同樣的面包在巴黎則需要2美元以上。

    不過除去快餐,莫斯科的食品價格就不那么友好了,牛排比在紐約貴40%。值得一提的是房價,莫斯科市中心的房價達到2萬美元/平方米,僅次于摩納哥蒙特卡洛,是世界上房價第二高的城市。

    歐洲第二:瑞士日內瓦

    房價高達幾萬/平方米

    香港是中國城市中排名最高的,位列第9名,不過,香港是所有前十名城市中唯一一個排名下降的城市。

    香港奢侈品比中國內地實惠,但香港的住房成本和飲食成本較高,是其排名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港幣隨美元波動貶值,在美世咨詢公司的榜單中,香港排名下降了一位。 宗欣

    無處尋“相因”活在香港,“揾食不易”

    在本次調查中,香港位列世界第九,中國第一。過去珠三角流行一句話,“香港遍地是黃金”,預示著此地的掘金夢。雖然時過境遷,這句話卻依然通用,只不過透出另一層意思:香港什么都很貴,真是寸土寸金。

    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不管是外來移民,還是本地“老港”,都時常感嘆,“揾食(生存)不易”。

    住·50平米超300萬

    香港商品房堪稱“天價”,以平方尺為單位計價。一般便宜的樓盤,1萬港幣/平方尺,而中環等地的中高端樓盤,在3-5萬/平方尺,再豪華一點在6萬/平方尺以上。

    如此計算,一套最便宜的普通500尺(50平方米)的住房都要300萬港幣以上。

    記者采訪了家住尖沙咀的劉先生,他是香港一所高校里的教師,月入4萬港幣左右,他稱自己雖已年過30,也只在該區較好的紅磡灣中心買到一套50平米的住房,總價360萬港幣,首付100萬后,月供都要2萬多。

    高收入人群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市民人均薪水都在7000-12000港幣之間。很多人買不起房,不夠條件申請政府公屋的,常租住舊區唐樓,一間40平米小房也要6000多港幣/月。當然,還可以租住條件更差的“套房”,即一套房的房間分租給不同的人,條件比較惡劣,這類房間也要2500港幣/月以上。

    用·一支鉛筆70元

    香港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果不在特定的打折倉或批發地購買,也非常昂貴。

    記者曾在沙田普通一家書店購物,因急需使用而購買了一只鉛筆,竟然高達70元港幣。記者發現,文具價格基本上都很貴,一些紙質記事簿賣到了500多元港幣的價格。就算是在香港的學校小賣部,一個塑料簡易文件夾也高達5-10元港幣,不少在港求學的內地學生常常去深圳購買日常用品。

    事實上,在國內物價飛漲之前,住在羅湖及上水區的香港人也喜歡周末到深圳或廣州采購。

    此外,在一般的商場里,電飯鍋、廚具等物品也比內地貴出幾百塊。反而一些名牌商品時常會搞促銷活動,價格與內地相差不大,甚至更低。

    吃·特侖蘇12港幣

    在香港吃得貴,是很多內地游客的集體印象。然而,在各個小型社區,或者廟街、圍村等地也有部分廉價小餐館。

    不過,其他食品的價格就明顯高于內地了。香港的超市,如百佳、TASTE售賣的牛奶價格都比較貴,國外進口的1升裝牛奶要30、40港幣,內地運來的伊利蒙牛奶250毫升裝一盒也都在6-8港幣之間,特侖蘇則賣到12港幣一盒。一盒10個裝的雞蛋價格在20-30港幣之間。當然某些街市上賣的雞蛋和蔬菜就要便宜很多,有時候5港幣能買到一大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