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13號線換乘2號線少走150米

2011-09-24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前日,13號線西直門站,工作人員在新換乘通道口做開通前的準備。

     地鐵西直門站新換乘通道將在今日開通,新通道主要用于13號線換乘2號線、4號線。相比以前,換乘距離分別減少150米和130米。

    13號線換4號線減少130米

    據建設單位介紹,西直門站為三線換乘車站,換乘較為不便。今日上午,平行于既有兩條換乘通道之間,將開通一條新換乘通道。

    換乘通道大致呈南北走向,北起13號線地下一層換乘大廳,向南分別接入2號線、4號線車站站廳,總長170米。主通道寬為7米,換乘2號線、4號線的分流通道寬4.5米,通道岔口的左側可換乘2號線,右側則換乘4號線。

    該工程2009年4月開工,今年7月20日主體結構完工,8月底全部完成。

    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4號線項目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此前13號線換4號線的距離約440米,走新通道距離減為310米,減少130米;換2號線此前的步行距離為550米,走新通道距離減為400米,減少150米。

    新通道新增3部自動扶梯

    昨日上午,新換乘通道內,工作人員還在對扶梯等設備進行檢查,保潔員正在清潔地面,通道入口處及通道內已增設新標志牌。該負責人稱,新通道新增了3部自動扶梯,兩部下行扶梯位于13號線換乘大廳進入新通道處,上行扶梯位于2號線分流通道,坐扶梯可上到2號線站廳。

    該通道啟用后,將實現三線單向客流組織。3個通道擔負的功能不一樣,13號線換2號線、4號線通過新通道,2號線、4號線換13號線通過各自的“專用”通道換乘。其中,2號線換乘13號線路線不變,以前13號線換4號線需通過4號線西北通道下到西廳,今起這一路線將反轉過來,成為4號線換乘13號線的必經之路。

    ■ 體驗

    13號線換乘2號線需5分多鐘,相比繞行站外省時2分鐘左右

    4號線換13號線將省時一半

    新換乘通道啟用后能省時多少?昨日,記者走新換乘通道進行了體驗。

    今后滾梯樓梯將“各盡其用”

    按照舊換乘路線,13號線換乘2號線、4號線,下站臺后一路直走,出站到站外繞行一段距離后再進站。前日下午,記者體驗該換乘平均用時為7分10秒。

    昨日,按新路線,記者從13號線站臺下來后,前行一段距離有指示牌顯示換乘2號線、4號線左拐,進入13號線換乘大廳下到最底層。由于兩側的滾梯都是上行,因此一路只能走樓梯。

    建設單位有關負責人稱,此前中間的步行樓梯幾乎沒用。今后2號線換13號線坐右側滾梯,4號線換13號線坐左側滾梯,13線換2、4號線走中間的樓梯下來,也算是各盡其用。

    直著走到底后正對著能看到一個通道入口,這就是新換乘通道了。再往前是一個三岔口,客流在此分流。換乘4號線的走右側通道,換乘2號線的走左側。先說換4號線的,通道并不長,通道盡頭連著4號線的西廳,下樓梯即到站臺坐車了。2號線的通道相對較長,右拐直行一段距離會看到一個扶梯,上去之后就能到2號線南廳。

    4號線換13號線省時最多

    粗略計算,13號線換乘2號線需5分多鐘,相比繞行站外的舊換乘路線省時2分鐘左右;此前4號線換13號線要繞上一個大圈,前日記者體驗的平均用時為7分45秒。昨日按新的換乘路線走了一遭,用時不到4分鐘。新路線是從4號線西廳出來,右拐走西北通道,上個樓梯就到了13號線換乘大廳底層,然后坐滾梯一路向上。

    對于西北通道大家并不陌生,此前它是13號線換乘2號線、4號線時,從站外繞行進站后走的那條。由于新通道的啟用,該通道也就騰了出來。

    ■ 路線對比

    4號線換13號線

    舊線路:從東廳開始繞行一個大彎兒,去西北方向的13號線。

    新線路:從西廳走西北通道,直接到13號線換乘大廳。

    結論:新路線省時一半。

    13號線換乘2號線、4號線

    舊線路:呈半弧形,站外繞行再回站里。

    新線路:直接走新換乘通道,全程地下。

    結論:換乘距離分別減少150米和130米,不怕惡劣天氣。

    (注:4號線與2號線的雙向換乘方式保持不變,2號線換乘13號線不變。)

    ■ 焦點

    “地下換乘”為何姍姍來遲?

    西直門交通綜合樞紐“大規劃”中各項目實施進度不同系主要原因

    換乘距離縮短、節省時間,一些乘客不禁納悶,這么多年了,為何這條便捷的通道不能早點建好呢?昨日,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4號線項目管理處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釋。

    西環廣場不開挖,地鐵“沒轍”

    “得先從當時的規劃說起。”該負責人說,上世紀90年代末,西直門提出建設交通綜合樞紐的大規劃,包括2號線、4號線、13號線、北京北站加上整個西環廣場的商業配套共同組成。因為項目分屬不同的管理單位,實施進度也不太一樣。

    當時地鐵地下空間和西環廣場的地下空間都屬于同一個規劃,當時施工是合槽施工,共用一個基坑,也就是說要開挖的話得兩方同步實施,如果西環廣場不開挖,地鐵方也沒法單獨開挖。2002年底,13號線西線(霍營—西直門)建成通車,規劃的是地下換乘,但當時西環廣場的開發只建設了地上的3座高樓,即現在的嘉茂購物中心,廣場的地下空間還沒開始做。

    2007年前后新通道“上馬”

    “所以當時并不具備地下換乘的條件。”該負責人說,于是13號線換乘2號線走的是地面廣場,從西環廣場東側門出來,繞行地上再換乘。直到2007年前后,西環廣場的地下空間開發完成,4號線的西北通道、2號線西北通道的改造隨之同步進行。此后,新換乘通道也就正式提上議程,開始建設了。

    ■ 施工

    新換乘通道“見縫插針”

    西直門地區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在地下西直門橋匝道橋樁非常密集

    該負責人表示,當初的規劃設計方案只有一個,因為受地質條件的限制太多,選擇余地有限。西直門地區工程地質條件非常復雜,在地下,西直門橋匝道橋樁非常密集,還有蓋板河和污水干線。綜合考慮后,只能在既有的兩條換乘通道之間,見縫插針地挖一條新通道。

    新通道穿越匝道橋兩排樁

    新建換乘通道處于西直門橋區,緊鄰21根立交橋橋樁,需要從匝道橋的兩排樁之間穿過,最近處離橋樁1米多。此外,還要下穿蓋板河及大直徑污水干線、下穿2號線和4號線的既有環形通廊,同時需在既有地下車站側墻開洞5處實現連通。

    按照安全管理的規范性程序,工程需進行風險源的識別,看施工中哪些地方需要重點關注,“別看新通道只有170米,但有2個特級風險源和5個一級風險源。”該負責人說,像下穿蓋板河和2號線環形通廊這兩個特級風險源,實施過程中風險和難度很大。

    加固橋樁防西直門橋橋面沉降

    為確保蓋板河結構和新換乘通道的施工安全,在正式開挖前對需要穿越的蓋板河全斷面進行防滲處理,確保不漏水之后再開挖。

    此外,還要對橋樁進行支頂和加固,防止開挖過程中出現西直門橋橋面沉降。新換乘通道結構完工后,西直門立交橋橋梁狀況比較穩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