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所知唯一一個在一年中失去2.5億美元的人,這對我的成長很有幫助。
——喬布斯
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
——喬布斯
作為引領了近十年IT業潮流的公司,蘋果具有太過鮮明的喬布斯印記。很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喬布斯在,蘋果興;喬布斯逝,蘋果衰。
這種心理并非全無道理,作為兼具工程師和藝術家特質的企業領袖,喬布斯在IT界的所有領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質。喬布斯重返蘋果后,面臨過諸多選擇:如何挽救蘋果江河日下的電腦銷售業務,如何面對大唱片公司的版權壁壘,如何面對Google在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的強勁競爭,等等。他做出的決定經常違背表面上的常理,卻最終被市場證明可行:例如制造全封閉的iMac,通過互聯網銷售音樂,以及,堅持保持iPhone的屏幕為3.5英寸,以及不推出7英寸版本的iPad。
用這個邏輯來看,喬布斯去世前蘋果的最近一款產品iPhone4S,非常符合他的產品哲學:注重細節,保持一致,提升品質。人們對iPhone4S失望,是因為它沒有像iPhone4一樣帶來革命性的外觀和性能提升,但iPhone的慣例是偶數代產品才會有涉及基本結構的大改動。
喬布斯的去世,短期內并不會影響到蘋果產品的風格和推出頻率,因為由他確定的產品哲學和團隊已滲透蘋果公司的肌理,以至于任何一個行業觀察者都能如此熟練地羅列那些特點。
除設計哲學,喬布斯留給蘋果公司的另一份遺產就是高管團隊的“板凳厚度”。被譽為“iPod、iPhone和iPad幕后真正的創造者”的伊維(Ive),是一位工業設計天才,他可以保證蘋果產品的工業設計仍領先于業界;而喬布斯親自選定的接班人蒂姆·庫克,更是供應鏈管理大師,蘋果能夠從硬件銷售上獲得60%以上的豐厚利潤,并能不斷制造出品質精良、成本適中的產品,庫克功不可沒。此外,蘋果還有分別負責開發MAC OS X、iPhone操作系統以及硬件工程高手等一整套強力副總裁班子。
因此,不少觀察家仍判斷,“蘋果兩年內仍將維持業內領先地位”。
■ 產業
APP不受太大影響?
皮克斯公司可能是受喬布斯去世影響最小的“喬系產業”。自從被喬布斯收購后,皮克斯就基本維持獨立運作。喬布斯對皮克斯的最大助力,是促成了它與迪士尼的合作,使它在好萊塢立足,F在,皮克斯已成長為最大的電腦動畫制片企業,有眾多的好萊塢公司愿意承擔他們影片的分銷、宣傳等業務;擁有約翰·拉塞特等天才導演的皮克斯,在電影制作方面也保持著完整的實力。因此,喬布斯的逝世對皮克斯不會產生內容制作方面的影響。
而在開發者方面,中國資深Mac/iOS開發者、iApp4Me創始人郝培強認為,大多數開發者都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到,在他辭職的時候,大家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Mac和iPhone的架構源自喬布斯在NeXT時構建的基礎,歷經了多年考驗,技術基礎很堅實。內容銷售體系方面,有iPod系列十多年的經驗。iPhone系列5代產品也驗證了app模式的巨大生命力。因此,喬布斯逝世對此體系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對于開發者是否會因為喬布斯逝世而對蘋果平臺產生動搖,郝培強認為不會。“蘋果上一次失去喬布斯時,公司和產品一塌糊涂,但仍有無數死忠。這次,蘋果有最好的產品,競爭者還遠遠被落在后面。”
■ 產品
下個引爆點在“電視”?
后喬布斯時代,蘋果下一個“革命性產品”將是什么?
從目前蘋果的軌跡來看,除了鞏固在移動互聯網和音樂領域的優勢、繼續提升Mac系列電腦的市場占有率外,蘋果的下一個方向很可能還是數字娛樂領域,例如流傳已久的蘋果電視。
這個產品不是類似機頂盒的Apple TV,而是一臺具有大屏幕顯示、智能交互、流暢播放、存儲網絡內容的顯示中心。
盡管新產品能短期預測,但沒了喬布斯,蘋果能否延續十年來的創新奇跡?畢竟,一個新產品不能與一個新產業畫等號。
至于廣受關注的iPhone和iPad,近期的走向倒比較容易預測。除了屏幕尺寸不會變之外,iPhone支持4G和近場通信(NFC),以及iPad的分辨率提升到與iPhone4相同的326PPI,都將是產品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至于這兩者的外形上會有什么變化,只能說有艾弗在,應該仍然不會讓“果粉”失望,畢竟從iMac到iPhone4,艾弗的設計能力一直在得到肯定。
■ 業界
未來“喬布斯”還未現?
喬布斯的去世,本身將使蘋果與Google Android在競爭中喪失一些優勢。但Google不久前收購摩托羅拉手機部門,使Android陣營本身產生了動蕩,三星、HTC等以前的 Android主力,都露出了不穩定的苗頭。這或將增強微軟-諾基亞的WP聯盟。
但是,由于巨大的后發劣勢及微軟在創新上的問題,WP聯盟在可預期的將來不大可能崛起,競爭仍將在蘋果和Google之間展開。新近崛起的公司如Facebook,其強項并不在移動互聯網上,目前看來尚無改變格局的實力。
下一個喬布斯何時出現?谷歌中國前研究員、IT工業史《浪潮之巔》作者吳軍曾表示,目前來看,美國在創新方面的領先優勢仍然很巨大,這得益于他們樂于冒險的移民文化以及完善的教育體系。
正因為上述原因,像喬布斯這樣兼具工程與藝術的專業人才再次出現的時機雖然難以預測,目前工業界的領袖中也尚未看到有如此潛質的人,但如果下一個“喬布斯式”人才誕生,有很大的可能仍然產生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