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農業部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未來中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CO2排放量都將持續增加。
“2020年將達2.49~3.36億噸,主要排放源為燃煤。”在26日下午中國科協舉辦的“科技期刊與新聞媒體見面會”上,國家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田宜水說。
但他同時表示,如果采取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我國農村地區可減少CO2排放量約0.87億噸。
不同情景下2020年中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
據介紹,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此前開展了農村居民生活用能CO2排放量的研究,通過對影響農村居民生活用能需求的宏觀社會經濟因素和政策因素及未來可能的演變趨勢進行了定量分析。
田宜水告訴記者,上述研究對農村居民生活用能設備和規模、消費需求進行了量化,對現有技術條件下中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可持續發展及CO2減排的途徑進行了客觀和深入的分析。
我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需求一直呈現增長趨勢,約2.95~3.75億噸標準煤,呈上升趨勢。農村居民節能的重點是炊事和熱水、采暖等,秸稈、薪柴等傳統生物質能在農村居民生活用能中長期占主導地位。
研究顯示,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直接地影響人們的用能選擇和用能方式的變化。
田宜水對記者表示,未來人們生活物質與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用能設備數量的普及率增加,不同家電品種能源效率的改進都將影響民用能源消費量的消費變化。
按照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中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應達到6000元;80%以上農戶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5平方米,其中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磚木結構住房比重達到95%,基本消滅土坯房;彩色電視機普及率達到98%。
“我們建議未來中國廣大農村要大力推廣使用可再生能源,政府也要出臺相應的扶持措施。”田宜水稱,現有的高效節能技術和未來節能技術的發展,在家庭用能設備上的應用推廣還有很大空間,這將進一步提高中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的效率水平。
中國科協有關負責人在此間表示,此項研究摸清中國農村居民生活用能發展趨勢與溫室氣體排放潛力,為國家出臺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