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3日),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11年的紀寶成卸任,卸任前,他首度回應了他“拍板”推出的該校最后一個自主招生政策引發的社會爭議。
上月底,人大宣布將在2012年自主選拔錄取中新設“圓夢計劃”,家中三代內無大學生的優秀農村學生才可推薦報考。一石激起千層浪,認為“上大學查出身”者有之;認為“照顧貧寒是虛,掐尖是實”者有之;認為“可能會造成新的不公平”者有之……面對紛紛議論,人大曾一度保持沉默。
紀寶成在卸任前表示,這項政策的制定就是為最貧窮、最底層老百姓子弟鋪就上名牌大學的道路。“我當年也是農村貧寒子弟,如果沒有當時的政策,不可能有今天。”紀寶成說。在他看來,近年著名高校中農村子弟特別是寒門子弟比重逐年下降,不僅是農村城鎮化過程的結果,也包含一些不正常因素,比如貧富差距以及城市的教育條件、辦學資源比農村好很多等因素造成了教育不公平。
紀寶成說,雖然我們不能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但人大愿盡微薄之力,今年拿出50個指標招收家在農村的寒門子弟,幫助他們上名牌大學,為最貧窮、最底層老百姓的子弟有可能逐步進入社會上層鋪就道路。
紀寶成還詳細解釋了“三代無大學生”的標準,他認為設置這一條款正是為了杜絕有人變換身份侵占原本給予寒門子弟的錄取照顧。按照紀寶成的描述,申請“圓夢計劃”的考生必須是貧寒子弟、農村戶口,直系親屬里,父母、祖父母和考生這一代沒人上過大學,家庭收入主要來自務農。“不包括農民企業家。”紀寶成強調。
紀寶成認為,“圓夢計劃”的50個名額,在人大每年近2900人的招生規模中比例還很低,他表示今年“圓夢計劃”將主要偏重中西部地區以及與人大簽有合作協議的省區市,考生可自由選擇專業。
紀寶成絲毫不擔心寒門子弟進入人大學習跟不上,他認為農村中學教學水平和生活條件一般,但很多農村學生成績出色,說明他們的治學精神和勤奮精神都很突出。“他們很可能仍然是優秀學生。”紀寶成說。
“我會關注、跟蹤他們的學習成長。”卸任后,紀寶成仍將繼續教學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