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國務院發出“整頓令” 交易所面臨“生死劫”

2011-11-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體: ]

  國務院日前部署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要求各地政府盡快制定清理整頓工作方案,并于12月底前報國務院備案。

    根據國務院的安排,對經國務院或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批準設立從事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場所,由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負責日常監管。其他交易場所均由省級人民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負責監管,并切實做好統計監測、違規處理和風險處置工作。清理整頓期間,不得設立新的開展標準化產品或合約交易的交易場所。

    這不是國務院第一次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在上世紀90年代,國內期貨市場也經歷了初期無序發展,之后上百家期貨交易所經過清理整頓減少至3家。

    業內人士認為

    文交所亂象將畫上休止符

    24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再一次將不少文化產權交易所推到“風口浪尖”。業內人士表示,《決定》有利于遏制文交所泛濫的亂象,不僅有利于維持整個市場的秩序,更有利于交易所的長期健康發展、保障投資者權益,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出臺配套細則,進一步完善交易場所市場機制。

    正規交易所期待細則

    業內人士表示,全國眾多交易場所面臨的一次徹底“清洗”。經政府審批,持“正規牌照”上崗的交易所將《決定》視為“及時雨”。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張志兵也認為,此次清理整頓相當及時,能夠遏制各地盲目跟風建立交易所的亂象。“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各地的交易所尤其是文交所的確有一哄而上的感覺。而且,交易所市場如果沒有準入機制和門檻,不利于長期健康發展。”同時,張志兵認為《決定》的針對性、規范性非常強,對各類交易所尤其是文交所今后的機制建設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有利于正規交易所的長期、持續、穩定發展。

    另外,多位交易所人士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期待此次清理整頓之后,相關部門的配套細則指引盡快出臺,對各地、各類交易所的發展予以指導。

    據了解,自2010年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各地文交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是相關的監管長期處于“真空”狀態。

    進入門檻或提高

    盡管今年以來股市疲弱、樓市慘淡,但藝術品市場風景獨好,各類藝術品實物價格一路飆升。從古玩書畫到玉器瓷器,無一不受追捧,價格更是居高不下。據《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統計,今年春拍成交額已經突破500億元人民幣,總成交額高達508億元人民幣。今年秋拍成交額,預計在550億元人民幣左右。也就是說,全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會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

    業內人士認為,清理整頓有利于正規文化產權交易市場的規范健康發展,對于各路想進入這個市場的民間資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些交易所或多或少存在投機性。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交易所規范了,部分民間投資者就撤了。理論上說,交易所是金融創新的載體和方式,整頓的結果可能會提高進入的門檻。”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業家表示,自己有一筆從房地產市場撤出的資金,且本身對藝術品收藏深感興趣。他原本決定入股本地的一家文化產權交易所,但清理整頓開始后,他決定再觀望一陣。“我個人非常喜歡藝術品。我希望能入股一個藝術品交易所,但現在還是要看國家的政策了。”

    投資者權益亟待保護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清理整頓交易所對于中小個人投資者而言是一個好消息。“因為交易規則越細,對中小投資者來說保護就越全面。”

    金融和法律界專家對于各類交易所尤其是文交所的“金融創新”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凡創新必有風險,一如A股市場逐步完善一樣,只有經歷過風險和其后的逐漸完善,這種完善之后的交易才會更加受到投資者的肯定。”上海市華榮律師事務所律師許峰認為,對于那些想要保護自身權益的個人投資者而言,《決定》是一個積極信號。“這說明國家將各類文交所正式納入監管范圍,未來個人投資者的權益有望進一步得到保障。”具體到民事賠償,許峰表示需要等待相關司法解釋出臺。

  各類交易場所限期清理違規行為

    國務院要求,除依法經國務院或國務院期貨監管機構批準設立從事期貨交易的交易場所外,任何單位一律不得以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準化合約交易。

    從事保險、信貸、黃金等金融產品交易的交易場所,必須經國務院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批準設立。

    為規范交易場所名稱,凡使用“交易所”字樣的交易場所,除經國務院或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批準的外,必須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國務院明確,對從事違法證券期貨交易活動的交易場所,嚴禁以任何方式擴大業務范圍,嚴禁新增交易品種,嚴禁新增投資者,并限期取消或結束交易活動;未經批準在交易場所名稱中使用“交易所”字樣的交易場所,應限期清理規范。清理整頓期間,不得設立新的開展標準化產品或合約交易的交易場所。

    國務院要求,商務部要在聯席會議工作機制下,負責對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清理整頓工作的監督、檢查和指導,抓緊制定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管理辦法,確保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有序回歸現貨市場。

    國務院還要求,金融機構不得為違法證券期貨交易活動提供承銷、開戶、托管、資金劃轉、代理買賣、投資咨詢、保險等服務;已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要及時開展自查自清,做好善后工作。

    清理整頓的號聲已經響起,是被關停取締還是鳳凰涅槃,各地交易場所除了抓緊自我規范,只能忐忑等待最終命運。

    違法違規經營問題層出不窮

    根據調查,目前,一些交易場所未經批準違法開展證券期貨交易活動;有的交易場所管理不規范,存在嚴重投機和價格操縱行為;個別交易場所股東直接參與買賣,甚至發生管理人員侵吞客戶資金、經營者卷款逃跑等問題。

    特別是不少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以電子商務之名,如星火燎原般將交易品種蔓延至各種農副產品,加之無相應的實物交割能力、與現貨需求脫鉤的虛旺交易量、保證金監管盲點、代理商為獲傭金而替客戶惡意刷單等不規范經營,其滑向純投機性交易場所的同時,已埋下一個個金融風險隱患。2008年華夏交易所郭遠峰卷款潛逃后,遺留下來的數億元保證金黑洞至今未能解決。

    這些問題如發展蔓延下去,極易引發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必須及早采取措施堅決予以糾正。國務院明確表示,交易場所是為所有市場參與者提供平等、透明交易機會,進行有序交易的平臺,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和公開性,需要依法規范管理,確保安全運行。其中,證券和期貨交易更是具有特殊的金融屬性和風險屬性,直接關系到經濟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必須在經批準的特定交易場所,遵循嚴格的管理制度規范進行。

    國務院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統一認識,高度重視各類交易場所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從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切實做好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和規范市場秩序的各項工作。各類交易場所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嚴格遵守信息披露、公平交易和風險管理等各項規定。建立與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知識和經驗相適應的投資者管理制度,提高投資者風險意識和辨別能力,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根據國務院的安排,為加強對清理整頓交易場所和規范市場秩序工作的組織領導,形成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的監管機制,建立由證監會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聯席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清理整頓違法證券期貨交易工作,督導建立對各類交易場所和交易產品的規范管理制度,完成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聯席會議日常辦事機構設在證監會。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證監會將在國務院領導下,積極落實有關工作部署,協同有關方面做好相關工作。

  交易場所設立熱潮席卷全國

    這幾年來,借金融創新之名,全國各類交易所遍地開花。

    據媒體報道,散落于全國各地的交易所已超過300家,交易品種更是超過數百種。交易品種不僅包括稀貴金屬、藝術品、金融資產、股權、碳排放權,還包括農副產品、醫藥產品,更有甚者,國畫、大蒜、藥品、人參果、紅辣椒、絲綢變成了交易所的交易標的。而建立交易所的熱潮也從一線城市向一些地級市蔓延,甚至山溝里的小縣城也成立交易所,號稱要“打造世界稀貴金屬交易中心和實物集散地”。同時,一大批民營產權交易所也紛紛建立。

    不過,一些從事產權交易、文化藝術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等各種類型的交易場所,它們成立往往伴隨著地方政府的利益考慮而帶有行政化色彩,建成某種交易品種的交易所,可能意味著本地將掌握此種交易品種的定價。除去地方政府以外,允許民營資本介入金融創新設立交易所,這為日后交易所的風險埋下了導火索。

    “大家熱衷于建交易所,是因為地方一建交易所,作為一種有組織的市場、集中的市場,馬上就可以把資源吸引過來。”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謝太峰表示,這正好迎合了各個地方要建金融中心,要建市場交易中心的愿望。

    今年以來,先行先試的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因為交易技術準備的不充分和制度設計上存在的漏洞,不斷引來爭議,而在行情暴跌時又招致數起法律糾紛。

    “證券和期貨交易具有特殊的金融屬性和風險屬性,直接關系到經濟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要求從產品設計到交易制度安排,都必須遵守嚴格的金融證券管理制度規范,并在依法批準設立的交易場所進行,這是世界各國基于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通行監管原則。”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如是表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