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首都經濟 助推做強二產
北京市工業設計研究院打造綜合型設計研究院紀實
12月16日,北京市工業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工業設計院)院長沈安東結束了美國底特律汽車實驗室及配套設備考察返回北京,此次考察對該院未來在汽車工業設計項目幫助極大。
2011年工業設計院成立五十周年,從單純冶金項目設計,發展成為集冶金、機械、汽車、電子、醫藥、輕工、節能環保及民用建筑等諸多行業工程設計、咨詢、監理和總承包于一體的綜合型設計研究院,該院五十年的發展經歷,從一個方面見證了北京市第二產業發展的歷程。
冶金設計起家 見證輝煌歷史
場景:近日,工業設計院中標中國公司境外投資建設運營的冶金工程中最完整工藝流程的項目——馬來西亞綜合鋼廠工程總承包。該項目是中國首鋼國際貿易工程公司與工業設計院聯合在東南亞打造的第一家工序完整的長流程綜合性鋼鐵廠。
成立于1961年的工業設計院,曾經是本市冶金項目設計的重點企業。冷熱軋窄帶鋼生產系統及廠房設計是該院最值得稱道的項目,所謂帶鋼是一種鋼材半成品,多用于制作管材及各類五金件,“當時我們院可以說幾乎囊括了北京市所有帶鋼生產項目。”沈安東說。
工業設計院的三十輥軋機系統能夠生產厚度僅幾μ(μ為千分之一毫米)的極薄帶,適用于軍工電子產品,成為當時全國屈指可數的幾家能夠設計此類系統的單位,該項成果還獲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獎。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市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那時可以說是北京工業發展徘徊的時期,加之北京市將全部黑金屬行業劃歸首鋼,我們的冶金業務也逐步邊緣化,工業設計院調整轉型發展的思潮在每一名企業管理者頭腦中涌動,并不斷付諸實踐”。沈安東說。
匯集各方人才 實現綜合設計
場景:今年10月份,工業設計院在內部征集新辦公大樓方案,許多設計師都在忙于將自己未來希望的辦公大樓的樣子展現在圖紙上,此次共征集了8個方案,所有設計師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中獎”。
目前,工業設計院的業務已經擴展到機械、汽車、電子、輕工、醫藥等行業,完成了北京汽車研發產業基地、北汽自主品牌汽車基地、北京電子城、北京高壓氣瓶廠等多個項目的可研、設計、監理及工程管理工作。
能夠擴展業務領域,各專業的設計師對于工業設計院來說不可或缺。雖然冶金行業設計步履維艱,但北京市進行工業布局調整的契機讓工業設計院有了接觸更多行業的機會。從北京市第一機床廠搬遷開始,該院先后完成了酒仙橋電子城、京儀集團、北京鋼琴廠等項目的調整搬遷,特別是涉足汽車行業發展,提升了該院的整體實力。
最初面對轉型,院內很多人質疑新領域的持續性、成本回收,特別是人才技能如何快速投入生產?
工業設計院領導層堅持從培養培訓入手。轉型是痛苦的,特別是工藝技術人員最為困難。該院讓技術人員先跟著承接的項目走。北京汽車研究總院的各種試驗室及北汽自主品牌汽車項目是該院設計人員從來沒涉足的,院里聘請了東風院、天津中心等單位的專家,組織技術人員到上海、天津、長春以及美國、德國、瑞典等地學習考察,極大地提高了設計能力和水平。
對于專業項目的高端人才,工業設計院采取聘用方式,集納社會賢才為我所用,積累了在汽車、生物制藥、冶金、建筑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實現了從冶金專業向綜合領域拓展。
立足京城市場 拓展民用項目
場景:什邡市明日宇航公司總經理韓華,看著眼前車水馬龍的街道,籌劃著自己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規整的道路和實用的廠房,給企業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作為設計單位的工業設計院也在立足京城市場的同時,投身民用領域拓展業務范圍。
為適應時代變化,工業設計院除承擔北京工業產業發展的設計業務,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拓展民用建筑業務領域。
中華世紀壇的設計工作讓工業設計院揚名國內,當時競標的單位多,工業設計院并非具備絕對優勢,為此他們與一家設計院聯合,“那家設計機構對建筑外型很有心得,而我們則在中心旋轉鋼結構設計有把握。”沈安東說。優勢組合讓工業設計院成功中標,最終中華世紀壇項目獲北京市優秀設計一等獎。
除了涉足民用項目,該院還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援建什邡工程,該院完成了洛水鎮規劃、什邡北京工業園修建性規劃等設計工作。其中北京工業園區的標準廠房設計,更適于日后更多企業入區辦企。
此外,在對口支援西藏、新疆項目中,該院也參與和完成了新疆體育中心訓練館、拉薩民族文化宮、拉薩北京小學、拉薩體育文化中心,以及新疆和田地區的醫院、學校、保障房等項目,拉薩民族文化宮成為拉薩市標志性建筑。
在注重增強工程設計能力的同時,該院打造工程咨詢、工程監理、項目總承包等全產業鏈,承擔了北京市“十二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空間布局、開發區研究工作,累計為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各類企業完成了數千份研究報告、評估報告和項目可行性報告,為推動首都科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
涉足污染行業 轉型綠色經營
場景:最近工業設計院與英國斯旺西大學進行了接觸,作為英國建筑工程專業排名第二的高等學府,雙方將就綠色節能低碳建筑等方面合作進行深入探討。
新世紀伊始,借助北京申奧和工業布局調整,工業設計院涉足京城工業污染企業搬遷工作,酒仙橋電子城工藝落后、企業倒閉、職工下崗。為重振活力,面對重新布局,工業設計院提出綠色環保的標準廠房理念。
所謂標準廠房就是多層標準大樓,以前園區傳統的一層廠房占地面積大,標準廠房將有幾家企業集中辦公,根據企業生產需求進行隔斷劃分。如今寫字樓司空見慣的做法退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不得不說是一種集約利用土地的嘗試。而土地集約對于減少建筑施工、道路建設等成本都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該院近十年共計為電子城完成80多萬平方米的規劃設計工作,如今西門子、飛利浦等國際品牌均進駐園區,節地、節水、節能的布局也助力電子城重獲新生。
2002年,北京市政府提出“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讓工業設計院開始與汽車行業結緣。2002年,順義北輕汽因污染嚴重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在工業設計院主導下,對廠區進行了重新布局,打造北京汽車產業基地,其中包括整車制造廠、20余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以及汽車研究院,該院將各類型企業按照生產流程進行劃分,提高園區內物流運輸效率,降低了運輸成本,廠房的設計最大限度將自然通風采光及新型建材等節能理念引入廠房建設,所有照明也使用LED節能燈具,最終設計出了綠色汽車生產園區。
憧憬美好未來 謀劃更大發展
場景:翻開工業設計院“十二五”規劃,該院將堅持以設計為龍頭、以技術為核心、以管理為基礎、以工程總承包為方向的發展路徑,成為立足北京、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的工程設計機構,是工業設計院所有人的心愿。
面對“十二五”,工業設計院將加快從機會推動型發展模式向能力推動型發展模式轉變,實現“5-4-1-1-1”的發展目標。即全院營業收入超過5億元,奮斗目標10億元,構建四大經營業務板塊,人均營業收入超過百萬元,職工人均年收入翻一番,規劃建設一個智能化信息化的辦公基地。
按照專業化發展方向,該院將把設計板塊重組成汽車工程設計院、工業工程設計院、冶金工程設計院、建筑工程設計院等四個二級專業設計院,以及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和京龍工程項目管理公司,以設計咨詢為主業,拓展工程監理、項目管理及工程總承包領域,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
繼續立足北京市場,圍繞汽車、電子信息、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從事工業布局研究、產業發展規劃、工業開發區規劃以及工藝專業設計,堅持工業與民用建筑設計并重,積極培育城市規劃和民用建筑設計力量,不斷提高方案設計能力,加快“走出去”步伐,逐步實現市場多元。圍繞建設國內一流綜合型工程設計研究院的宏偉目標,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提高科技含量,不斷增強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