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后,恰逢廣東各大高校“選課季”。“秒殺”、“今天你選課了嗎”成了同學們口中的熱詞,與此同時,一門名為《哈利·波特與遺傳學》的選修課悄悄在微博走紅,被譽為“神級選修課”。專家點評,如此“潮課”的另類走紅提醒我們,當前灌輸式教育模式亟待改革。
哈利·波特成了選修課
記者了解到,這門課是中山大學醫(yī)學院2011-2012學年第二學期開設的公選課,要求學生“對哈利·波特小說或電影感興趣”。網(wǎng)友“彭阿婧”將課程信息截圖并驚嘆:“誰能告訴我這門課是認真的么?!”
記者聯(lián)系到開課老師獲知,這門課還真是“認真的”。開課的陳老師自稱是個“哈迷”,說起開課的原因,她說:“國外有不少科學家以《哈利·波特》為模本來研究醫(yī)學、生物學,他們以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做學術研究,卻用調侃、輕松的方式表述出來,這個角度很有意思。”
“舉個例子,遺傳學里經(jīng)常會強調母親妊娠期間的心態(tài)和環(huán)境對小孩以后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在《哈利·波特》里面,我們很容易找到這樣的例子,哈利與伏地魔,他們都是斯萊特林的后裔,生活環(huán)境也很相似,為什么性格截然相反?哈利是在母愛中出生的,而伏地魔的母親懷孕期間心中充滿仇恨。”她接著告訴記者,“其實遺傳學是很枯燥的,但如果學生是個‘哈迷’,自然就會對這門課有好奇心;老師再結合書和電影里的故事來講,學生也很容易記住知識點。”
高校“潮課”比比皆是
縱覽近年來全國各大高校雨后春筍般開設的選修課,記者發(fā)現(xiàn),開設“潮課”的不只中山大學醫(yī)學院一家。
先說廣東省,河源職業(yè)技術學院開設了《三國殺攻略教程》;廣東金融學院開設《愛情心理學》,教同學們怎么談戀愛,期末如能“牽手成功”就可以拿高分;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開設的《森林大型真菌》課,因為“畫蘑菇,拿高分”被同學們戲稱為“蘑菇課”;廣州大學更是開設《生死課》,教你寫遺書、立遺囑……
再看全國,中國政法大學根據(jù)當紅美劇《LIE TO ME》(別對我說謊)開設《心理應激微反應》選修課;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開設“新女性必修課程”,教你怎樣成為賢妻良母;中國計量學院標準化學院開出《酒文化入門》課,教學生品酒,并可以在酒莊里邊品酒邊考試;北京體育大學“真槍實彈”開設了“舞龍舞獅課”……
其實在國外,這類“潮課”風靡已久,“魔法課”、“僵尸課”、“爬樹課”……怪招頻出。
“灌輸式”教育亟待更改
在“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風氣彌漫國內(nèi)各大高校之時,“潮課”風吹來,學生大嘆過癮,專家學者們也開始了反思。
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對此回應說“很正常”。他提出,作為大學,理應有更多的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因此,選修課的比重要加大,必修課的分量則要減少。“現(xiàn)在國內(nèi)高校開設的必修課太多,導致‘千校一面’,何必讓學生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不感興趣的課程上呢?國外很多大學的選修課比重都在60%。”
熊丙奇指出,“潮課”的出現(xiàn)對吸引學生參與、提高學生興趣有一定積極作用,但課程不在于潮不潮,關鍵是這門課的內(nèi)容和教授形式能否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能否讓學生參與進去。“當今國內(nèi)高校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大多停留在陳舊的灌輸式教育上,這對學生完全沒吸引力,能不能像講故事一樣講課、傳授知識,能不能讓學生激烈地參與討論,能不能改灌輸式、填鴨式教育為交互式、探討式教育?這才是我們當下課程建設的關鍵!”
“這連帶著教師的考評體系也要更改,從重視科研到重視教學水平上來;也連帶著大學要轉變到以人才培養(yǎng)為核心的本位上來。”熊丙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