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王維平:先統計污染來源 再確定治理思路

2012-01-13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PM2.5和臭氧等重點污染物的防治非常及時、到位!空氣質量改善是重大民生工程。”昨天(12日),曾為呼吸科醫生、長期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市人大代表王維平在分組審議休息時,向同團的代表介紹起了PM2.5的相關情況。

    王維平說,包括PM2.5在內的直徑在2微米至5微米之間的顆粒物對人體危害最大。這些顆粒物吸入人體后,會在肺部形成一層額外的膜結構,阻礙在肺部進行人體血氧交換,影響人體氧氣的吸入,長期會誘發各種疾病。

    聽了王維平的解釋和介紹,同團的代表頻頻點頭。在被問及如何治理PM2.5等可吸入顆粒物時,王維平認為,在開展監測的同時要調查、公布可吸入顆粒物的形成原因以及各種原因對PM2.5的“貢獻率”。這樣可以明確工作重點和努力的方向,滿足社會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解決環境問題,歸根結底還要靠人民群眾。

    還有代表認為,PM2.5治理不只是政府和企業的事,每一個人都要參與進來。應大力宣傳,從我做起、從少開一天車等小事做起。

    相關新聞

    污染物實時數據公布首日瀏覽量過萬

    昨天是本市公布大氣污染物小時濃度實時數據的第一天,市環保監測中心網站日瀏覽量首次過萬,點擊量超過以往10倍左右。

    昨天一早,市環保監測中心網站上便增加了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專欄,全市27個自動監測子站監測的大氣污染物濃度數據不斷滾動。專欄內還按地圖標識了全市現有27個環保自動監測子站,點擊每一個子站,地圖下面就會自動生成24小時以來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氯的數值變化曲線。頁面同時顯示分區域空氣污染指數、健康提示等內容。

    市環保監測中心表示,根據與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前一日網站瀏覽量對比,昨天網站瀏覽量約為1.3萬次,約為以往日瀏覽量的10倍左右。

    “相比全市平均情況,市民更關注自己生活區域的空氣質量,以前沒發布各站實時數據時,經常有人打電話詢問,F在網絡公布實時數據,市民查詢更方便了。”市環保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今后空氣質量信息發布將更注重人性化,簡單易查并提供數據解讀。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