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和諧家庭評選標準是“河蟹”?

2012-02-07  來源:新華社
[字體: ]

  今年春晚舞臺上沒看到本山大叔,臺下倒是“搞笑達人”輩出。這不,北京最新發布“和諧家庭指標體系”,“經常有旅游、聚餐、購物等家庭活動”的要求被質疑為“嫌貧愛富”,“家庭主要成員經常上網,家庭藏書量300冊以上”等標準也讓網友大呼“坑爹”。

    托爾斯泰說過,“不幸的人們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們都一樣”。看來這份指標的制定者深刻領會托老的意思,認為和諧的家庭都是經常旅游、聚餐、購物。您讓那些經濟條件有限但也相親相愛的筒子們情何以堪?別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啊!

    常上網、藏書300冊、月用水量不超8噸,這幾個標準同樣讓人傷不起。“經常上網”怎么認定?“300冊”里包含教科書么?要是用心“鉆研”不良網站和書籍,那不就南轅北轍、徹底“跑偏”了嗎?還有,“8噸水”并不是一個小數字,怎么就成了是否和諧的“分水嶺”?e哥把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不靠譜!

    上敬老,下愛幼,左親鄰,右善舍,夫妻和睦,這是“和諧家庭”的傳統意義,添加看似“時髦”的新內容可得慎重。畢竟和諧和幸福一樣無法量化,更不能有“物質化”的傾向。e哥想說,千萬別讓“和諧家庭”的標準成了“河蟹”:價格越來越高,普通百姓難吃到;操作性差,象人們常拿河蟹作比喻的,“有點橫、有點二”。

    指標體系由北京市婦聯、北京市社科院推出,e哥更想知道,背后是哪些高人拍腦袋想出這些標準。與時俱進地更新指標體系也無可厚非,但前提應該是公開地廣泛征詢意見,盡量做到客觀和嚴謹,否則這種評選不但沒推動和諧,恐怕還會制造出新矛盾。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