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以來,PM2.5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不少人更是對冬季頻頻出現的灰霾天氣感到無奈。一些市民轉而求助于空氣凈化器。但是,大幾千元的空氣凈化器是否有效?是否真如宣傳的那樣能去除99%的甲醛和可吸入顆粒物等有害物質?本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市民疑問]
用了感覺不明顯
“兩個月前剛搬進新房,孩子經常咳嗽,不知道是甲醛還是最近空氣不好,特意買了一臺號稱可以去除99%甲醛的空氣凈化器。然而用了一段時間,也沒覺得有什么效果。這空氣凈化器是否真像宣稱的那么有效?”近日,家住積玉橋的市民周先生咨詢記者。
周先生稱,聽說市場上有一種空氣凈化器能夠去除甲醛,便立即到某賣場去買了一臺,“價格都不便宜,兩千多元到一萬元不等。”周先生選擇了一臺不到三千元的。
回來后,周先生立刻在孩子房間里開始使用這臺空氣凈化器,期待這臺機器能夠盡快將家里的有害物質都吸附干凈。大概使用了近一個月后,他用網上買的甲醛試紙測試了一次,發現室內空氣中的甲醛濃度和新裝修時區別不大。至于其他功能,因為沒法檢測,他也將信將疑。
[記者探訪]
廠家宣稱效果好
自從PM2.5一詞成熱點,人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度大大提高,瞄準消費者的心態,不少電器廠商紛紛“殺入”空氣凈化器市場,很多空調也推出了去除甲醛的功能,多一個功能,價格自然更高。而各廠家爭相宣稱自己的凈化器產品能有效對抗PM2.5,來吸引買家的眼球,一時間,各賣場中空氣凈化器的銷量也一路飆升。
近日,記者在徐東、中南、江漢路等電器賣場發現,很多廠家都推出了不同類型的空氣凈化器,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一張關于空氣凈化器功能的廣告牌十分醒目:“去除甲醛96%,去除苯96.5%,除菌功能99.9%,去除微塵效能99.9%。”徐東一賣場銷售人員稱,如家中空氣干燥,則可選擇具有加濕功能的凈化器,并強調去除PM2.5是空氣凈化器的“最基本功能”。
該銷售人員指著一款3000多元的空氣凈化器告訴記者,該凈化器能媲美醫用凈化效果,能過濾直徑小于0.3微米的懸浮顆粒,有的甚至能過濾0.03微米的顆粒,“PM2.5那簡直是小菜一碟”,清除率能達到99%。這名營業員告訴記者,雖然多數空氣凈化器價格不菲,但高價凈化器的銷量并不比低價的差,2000多元的銷售看好。
在網上,空氣凈化器也是熱門商品,品種和款式比實體賣場的還要多。在網上商城,一些空氣凈化器更是被賣家宣傳得神乎其神,可去除二手煙、灰塵、飛沫、花粉、可吸入顆粒物等浮塵,能起到防輻射、防過敏、防空調病、凈化血液、中和致癌物、改善睡眠等保健作用。
記者發現,商場里的空氣凈化器大多宣傳具有多重過濾系統、負離子、抗菌層等等高科技內容,能過濾空氣中的雜質、微粒物、粉塵、去除有害氣體、殺菌分解有害氣體;有的增加了一層抗菌涂層,號稱可以消除細菌和霉菌。銷售人員介紹,空氣凈化原理有3種,即物理式、化學式和復合式,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空氣凈化器多數為復合式,即靠物理的過濾方式(主要是活性炭成分)去除空氣中顆粒較大的灰塵等,再通過化學反應分解空氣中有害的甲醛、苯等。
[業界說法]
專家覺得沒那神
華中農業大學的生科院博士陳正軍一直從事環境治理研究。他介紹,空氣凈化器的凈化原理主要是兩種,一種是高壓靜電除塵,另一種是通過活性炭吸附。但大多數空氣凈化器都不能完全清除甲醛,理由有二:一是甲醛的存在非一次性,而是在長期的裝修過程中慢慢積累的,來自各種載體的甲醛源源不斷,很難做到迅速有效清除,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揮發。另外,很多空氣凈化器的工作原理其實是靠活性炭的物理吸附,效率比較低,基本無法達到全室凈化的效果,一般只能凈化房間的一部分,“在嬰幼兒的房間里可以考慮放一臺,其他地方必要性不大。在整體空氣環境較差的時候,單用一個空氣凈化器對人體的幫助也不大。”陳正軍說。
另外,廠家宣傳的凈化器99%的凈化效果,是在實驗室等等特定條件下檢測出來的,比如密封的環境里,規定的空間內,到了家里,環境一改變,去除甲醛效果就會有變化,根據具體用戶使用方法、使用環境的不同,空氣凈化器的效果也會有所差異。“另外,一般來說空氣凈化器里都會有一個濾芯裝置,這個濾芯是需要定期更換或者清洗的。用戶是否及時清洗濾芯,也是影響效果的重要因素。”陳正軍說。
比如,有的空氣凈化器吹出的空氣會有股“霉味”,便是因為未按時清洗、更換濾芯所致。如果空氣凈化器長期不清洗、不更換濾芯,將導致二次污染。一般而言,空氣凈化器的濾網有三到四層,定期保養的話可以很好地延長機器使用壽命,而使用不當則非但對健康無益,反而有害。
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相關人士也表示,有些空氣凈化器所謂“96%去甲醛,96.5去苯,99.9%除菌”的效果是實驗室里檢測出來的純理論數據,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凈化器本身的設計、密封性、空氣流量等因素會影響產品的凈化效果,現實使用效果千差萬別。
環保人士建議,去除有害氣體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多開窗通風,放一些能凈化空氣的植物。
[尷尬現狀]
技術監管沒跟上
記者注意到,很多品牌的凈化器都會在現場或產品介紹上注明空氣凈化效果檢測單位,但實際上,這些檢測單位五花八門,如,有的是由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出具的空氣凈化合格證明,有的出自各省的微生物分析中心檢測,有的出自中國室內裝飾協會環境監測中心,還有的則是由組裝廠當地質監部門出具的空氣凈化效果合格證明。除此以外,在多數產品的檢測數據下方均有一行小字:“以上數據取自正常濕度、在×立方米的空間內運轉超過×時間。”
顯然,這樣的數據來自實驗室,條件與空氣凈化器的正常使用條件并不相符。
記者咨詢了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該站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并不清楚由哪個部門來認定空氣凈化器的質量和凈化效果是否達標。
據悉,去年12月底,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聯合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制定的《空氣凈化器環保認證規則》正式發布,這是首次對空氣凈化器的凈化效果進行統一評價。如要求空氣凈化器有害微生物去除率要超過50%;去除化學污染物要超過25%;去除固態污染物要超過40%等。但這一標準依然不是強制性的,也就是說,不做認證的產品仍然可以銷售。
也有環保界人士指出,現行的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并不完善。現在采用的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是2008年修訂的,其中某些性能指標的設定已經滿足不了當下市場的需要。據介紹,目前我國空氣凈化器標準是標注的前后濃度差異效率,但在美、日等國家,使用的卻是潔凈空氣量的概念,也就是潔凈空氣量和額定風量的比值。同一個產品,如果前一種方法測算凈化效率可以達到90%,用潔凈空氣量測算方法計算,則可能只有60%。
空氣凈化器的作用,大多數針對減輕苯、甲醛等有害氣體,殺菌和過濾PM2.5這種微小顆粒是否有效還待研究。
鏈接
PM2.5超標容易引發哮喘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可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PM2.5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產業、汽車尾氣排放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