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海洋污染:全球性的聯合治理十分必要

2012-04-24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愛護海洋,使海洋免遭人為污染,是人類改善居住環境的生活條件和經濟發展各要素都十分重要和復雜的命題。因而,利用衛星遙感等高科技手段,加強海洋和河流的污染監測、評估,減少和杜絕污染風險和危害對人類的侵襲和負面影響,意義十分重大。

  很久以來,海洋污染愈來愈烈,已成為人類十分嚴重的生存空間公害,也是關系著人類生存與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世界級的難題。主要污染源為:工業廢水污染、海水養殖污染、各類船只污染、海洋石油開采污染以及核輻射污染、“安索”(enso)現象造成的海底地震和海嘯造成的污染。我國海洋污染主要來源于陸地排污,排入中國海域的污水和各種有毒物質80%來自陸地。另外就是開采石油泄露污染。如美國康菲公司在中國渤海開采石油導致的溢油污染。

  我國海域海水受污染面積已超過了14萬平方公里,最嚴重的時候超過20萬平方公里。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大中城市鄰近海域以及河口、海灣等地。為此,治理海洋污染迫在眉睫。

  第一,要堵源截流。就是在入海的河流中做到不排放污水源,工業廢水排放必須經過污水廠處理達標。

  第二,對引進外資的開發項目,必須是綠色環保項目,否則,不予立項。對造成污染的企業要重罰。

  第三,對外輪運油船只駛入、通過、停泊我國港口、內海和近海時,要嚴格檢查有無泄漏隱患的情況。嚴格禁止有問題船只靠近,以免發生油溢而造成極大的生態破壞。

  第四,進行世界性的聯合治理十分必要。防范海洋污染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情,要加強防范的力度,必須國與國聯合起來,互相協作,積極配合,才會有強大的力量應對巨大的挑戰。譬如:召開東盟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會議、聯合國會議,共同研究既定策略,應對污染海洋的事件發生。

  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的發生提醒人們在建設核電前的慎重考察,出事后周邊各國的緊密配合,是保證核電安全的重要環節。

  防止厄爾尼諾引起的異常氣候現象也需要各國聯手,共同應對。厄爾尼諾導致的海嘯和暴風驟雨,造成一些地區干旱、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過多,并且大范圍的、嚴重污染海洋區域。由于科技的發展和世界各國的重視,科學家們對發生在南美智利海域和東、西太平洋上的厄爾尼諾現象通過采取一系列預警模型、海洋觀測、衛星偵察和海洋大氣偶合等科研活動,深化了對這種氣候異,F象的認識和防范活動。密切關注、監測和防范全球氣候異常及由此導致的嚴重自然災害的突發,也十分有助于減少海洋的污染,凈化人類生存的環境。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