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壟斷行業“費費揚揚”何時休?

2012-05-27  來源:新華網北京頻道
[字體: ]

  近日,中國電信北京公司通過短信告知用戶取消話費賬戶余額有效期,取而代之對連續兩月未產生費用的用戶收取“業務保留費”。一石激起千層浪,用戶在肯定運營商取消話費余額有效期的同時,也對運營商一條短信通知就可以開始一項收費的一貫做法表示強烈質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77條規定,變更合同的前提是當事人協商一致。反觀收取“業務保留費”這一重要的合同變更,運營商壓根兒沒有和用戶“協商”過,僅僅一條短信通知就算履行了“告知義務”。盡管這條短信以“尊敬的用戶”打頭,但用戶絲毫沒有感覺到“被尊敬”。

    眾所周知,對于手機用戶而言,換一個手機號意味著要重新告知所有的聯系人,并讓他們逐漸熟悉新號碼,這導致消費者在選擇運營商時“用腳投票”的成本很高。而運營商敢于不斷向用戶強推類似的“霸王條款”,就是捏準了消費者的這根“軟肋”。所以,消費者對于“業務保留費”的質疑,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運營商這種“不可商量、不可拒絕”的霸氣,這讓弱勢的消費者感覺很無力、很受傷。

    事實上,這并非公眾第一次面對壟斷行業“不可拒絕”的收費。無論是近期在河北、江西等地連續曝出的高速公路“超時費”,還是在消費者聲討中照收不誤的銀行“小額賬戶管理費”,這些讓公眾深惡痛絕的“霸王收費”,其實都有“此路是我開,留下買路財”的霸王邏輯在做背書。

    這些年來,針對通訊、醫療、交通等民生領域的行業亂收費,消費者反對之聲不可謂不強烈,媒體批評力度不可謂不大,然而部分壟斷行業卻依然我行我素。究其根本,是因為消費者缺乏議價權。因此,在法律上對壟斷企業定價行為進行規制,保護消費者在涉及民生的定價行為上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救濟權,已迫在眉睫。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重點加強對食品、藥品價格和醫療、通信、教育等服務收費的監督檢查,堅決治理交通運輸領域亂收費亂罰款。政府工作報告言猶在耳,而“超時費”“業務保留費”卻“閃亮登場”,政府相關部門應切實加強對壟斷企業定價行為的監督,并對亂收費行為進行打擊治理,否則壟斷企業“費費揚揚”將會無休無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