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省太和縣發布一則關于“財政獎勵一家‘四星級’酒店1500萬元”的公示,引發社會公眾熱議。在深刻進行反思后,當地政府主動叫停這種做法。這種“知錯能改”的行為,體現的也是一種誠信。
近年來,有的地方政府為促進經濟發展,鼓勵招商引資,給予投資企業五花八門的優惠扶持政策,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前提必須是在政策法規允許和公眾接受的范圍內,若超過這個度,勢必會出現“拍腦袋”決策,執行中也會陷入“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
誠然,太和縣出臺財政重獎酒店政策,以及后期主動叫停政策,都是按“規矩出牌”,如當初政策的出臺,經過了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并得到人大、政協等部門認可,在兌現承諾的公示期間,政府又深刻反思覺得政策不合時宜,存在“缺失”。但整個決策過程還是不夠公開,不夠科學,遭致輿論質疑并不冤枉。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政府也是一樣。重大決策的制定,出現錯誤并不可怕,怕的明知錯了還嘴硬,在錯誤的政策執行中一意孤行。太和縣直面公眾的質疑和批評,能正視過往工作中的失誤,并“知錯能改”,這也是一種進步,值得肯定。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希望太和縣能以此為“起點”,在今后的工作和決策中,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引入民意參與,制定出更加科學、民主的優惠扶持政策,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企業前往投資。
同時,我們也希望更多地方政府有這種“知錯能改”的膽量和勇氣,勇于承認過往決策中的失誤,勇于對人民群眾負責,勇于打造真正的誠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