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微博稱:中國式過馬路,就是湊夠一撥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這條微博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共鳴,一天內被近10萬網友轉發。在中國式過馬路這個話題仍然在網絡上發酵之時,記者跟隨交警在南京街頭觀察,發現闖紅燈的真不少。(《現代快報》10月16日)
過馬路,闖紅燈,似乎在許多國人眼里連小節也算不上。在南京,記者守候在中山北路虹橋路口,等一個紅燈,至少需要70秒的時間。這似乎是一個讓許多人等不起的時間。記者在現場觀察發現,每一個信號周期,至少有四五個人闖紅燈。闖紅燈時還真是湊一撥人了,先是大家都在耐心等紅燈,接著有一個人往路口向前靠一下,后面的人于是也躍躍欲試,平均一個紅燈,有四五個人闖過。
為什么國人喜歡闖紅燈呢?有人說是違法成本較低,有人說是有法不責眾的心理,有人說是中國人等不起,這些分析,也許都有一定的道理。我要想說的是,中國人從骨子里還是比較愿意當“能人”。這種“能人”,哪怕面對原則、規則、法律之類,首先想到的不是遵守,而是逾越,因為他們篤信“人是活的”。
行人是活的,所以闖紅燈,司機是活的,所以毫不顧忌行車禮儀。比如堵車現象吧,作為一個開車的人,我的體會是,堵車就是因為“能人”太多了。每當道路出現擁堵的可能性之時,大顯身手的“能人”們不是按通常的情形,小心翼翼緩緩地跟隨,而是見縫插針,不管那是不是該行駛的道路,不管前方能否通過,只要有點空隙就加塞。在不能讓車子變成飛行器之時,他們就把自己的車子當作楔子,直到把整個道路所有的縫隙都填它個密密實實才肯停車熄火。有了這樣的“能人”,即便道路再寬敞,也會經常堵車的。許多安全事故也與這類開車“能人”有關。比如占據緊急停車帶,隨意轉換車道,隨心所欲地調頭,隨時占用對向車道,不該按喇叭的地方按得山響,晚上行車永遠定格在遠光強燈等,因逞能而害人,因逞能而惹禍,并不少見。
此類不講規矩的“能人”現象,亦廣見于其他社會領域。在轉型期,在社會前行的通道上,在社會公平、社會秩序等方面,某些不講規則、不顧禮儀,自以為能干且據此最能得逞的“能人”現象,我們大概都不陌生。
你規矩排隊,他一門心思想著插隊;你認真干活,他專職吹牛拍馬;你苦苦寫論文,他拼湊抄襲;你憑良心做事,他有奶便是娘;你恪守規則,他出賣良心;你相信公選認真備考,他偏能找到考試答卷更改考試分數;你一分耕耘一份收獲,他堅信馬無夜草不肥……于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就不難見到闖紅燈、開霸王車式的“能人”。“我爸是李剛”正是“能人時代”的剪影,一個正常社會所不可或缺的程序、規則、法律之類,隨時都可能被踐踏。而靠拼爹、拼錢、拼權、拼色、拼關系上位,則已經成為有能耐的標志,被競相效仿。
這類“能人”顯然是損世害人的,“能人”們自己得失榮枯倒是小事,重要的是他們常常在讓普通百姓領教社會秩序遭到破壞,法律法規蒼白如紙,劣幣驅逐良幣之類現象的同時,更讓人們犯糊涂:為什么看起來是光明大道,走起來卻是坎坷無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