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01年,我國手機產量僅為8031萬部。到2011年,我國手機產量就已經達到11.3億部;當年出口總量達到8.8億部,占全球出口量的近八成。
據新華社消息,現在我國出口非洲一部售價300到400元人民幣的手機,獲取的純利潤大約在2至3元,“低得驚人,就是圖個量,看不到什么好前景”。目前全球手機市場99%的利潤都被蘋果、三星兩家公司賺去。中國手機出口量占全球市場近八成,卻換不來1%的利潤。
進口產品就完全翻過來了。以進口洋奶粉為例。德國第一大嬰兒奶粉品牌喜寶董事長日前在上海對媒體坦言:“中國已成為全球洋奶粉價格最高的國家。”
在歐洲,嬰兒奶粉售價很便宜,普通的配方奶粉在德國超市的售價也就是每盒5至10歐元,約合幾十元人民幣。再高端的洋品牌特殊配方奶粉,也不會超過20歐元。在號稱具有世界上最好奶源的新西蘭,一桶嬰兒奶粉的售價也不過人民幣70元左右。洋奶粉一進入中國,換上中文包裝,身價翻著跟頭地往上翻。來自《北京青年報》消息,若干洋奶粉的價格目前已經突破每桶400元大關。
手機算科技產品吧,中國搞這玩藝兒出口不賺錢。養牛、生產嬰兒奶粉,看著是農業加工業,進口到中國大賺其錢。撿了手機“芝麻”,丟了奶粉“西瓜”,我們需要認真思考一下:如何改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進出口貿易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