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難,在各大城市幾乎是每個人都有過的體驗。然而,這一問題多年未解,成了城市交通中的一個“死結”。
增加出租車數量,平衡供需?提高打車價,改乘公交?運用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提高約車效率?到底怎樣才能解開“打車難”的死結?
增加出租車數量就能解決問題?
前不久,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公共服務藍皮書: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2011-2012)》調查顯示,打車難成為人們生活中較為普遍的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打車難”最直接的原因在于供需失衡。資料顯示,近10年來,北京市出租車數量并未隨著城市規模和人口增長而增長,一直維持在6.66萬輛。天津市在1996年將數量限制在3.2萬輛左右,多年來沒有增加。人多車少,不難才怪!因此有人提議增加出租車的數量。
正在召開的北京市“兩會”上,“打車難”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熱議的焦點話題。“出租車少,在一些地方人們出行只好依靠黑車。大家普遍估計,北京市的黑車數量與正規出租車數量大體相等。”北京市政協委員、易行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凝說。
北京市交通委新聞發言人李曉松24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北京現有520萬輛機動車,交通擁堵已經很嚴重,即使出租車增加數量,有多少道路資源供出租車運行?
在李曉松看來,緩解“打車難”,根本上還得依賴發展大型公交。他說:“同樣的人數,一輛公交車運走,如果用出租車運要140輛,所以大型公交應該是解決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當然我們的公交系統需要不斷完善,方便群眾乘坐。”
提高起步價,不如降低“份子錢”
有觀點認為,目前出租車司機收入低、積極性差,以致拒載、挑活問題難以杜絕,應該提高打車價格,目前北京的打車成本明顯低于上海、廣州等城市。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胡堅說:“我認為出租車的起步價要提高,現在什么都在漲價,起步價怎么能不漲?”
“在國外,出租車不可能作為上下班通勤的工具,出租車運行的價格都很高。”李曉松說。他同時表示,出租車價格問題需要從本身運輸效率、在整個客運結構中的占比、運輸成本以及居民消費水平等幾個方面考慮,需要慎重。
提高起步價,自然會增加消費者的負擔。更多人則將矛頭指向了出租車公司,認為出租車公司應該降低“份子錢”,從而提高出租車司機的待遇。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機關服務中心主任王國鎮認為,出租車行業整體結構不合理是打車難的根本原因。
“出租車行業目前還存在行業壟斷的特點,由政府特許經營,應該打破壟斷。而且,出租車 ‘份子錢’由出租車公司隨意定,司機完全沒有議價權。”王國鎮說,我在撰寫提案的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少出租車司機對“份子錢”過高、休息時間短意見很大,應該切實保障出租車司機的合法權益。
胡堅也認為,出租車公司要改善經營,愛護出租車司機隊伍,“份子錢”要少交一些,留住老司機,減少他們的工作時間,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
移動互聯網開啟約車新時代?
業內人士介紹,在國外許多發達城市,叫車、約車服務發達,既減少了乘客街頭等車之苦,也減少出租車空駛,大大提高效率。國內城市也應該大力推廣約車服務。
“改變現有出租車預約方式,借鑒國外經驗,增設只接受電話預約的出租車,降低空駛率。同時可以緩解尾氣、汽車擁堵等問題。”北京市政協委員、華倫律師事務所主任劉子華建議。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不少城市有電話呼叫約車服務,但由于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乘客和司機違約率高等問題,效果不夠理想。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上海、北京等地出現了利用智能手機“點對點”約車的服務模式,為改善約車服務帶來了新契機。
僅在北京,已有“嘀嘀打車”“易達打車”“搖搖打車”等幾個預約車服務商,乘客只要下載安裝上述軟件,即可通過智能手機直接約車。“易達打車”服務商北京智易達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清介紹,以前的電話約車不直觀,現在智能手機上有了定位系統,乘客約車后,司機的具體位置、距離、還有多長時間到,都一目了然。同時,司機手中也有智能手機,可以根據乘客和自己的位置,選擇接不接這個活。
“我們已經與出租車公司合作,在北京3000多輛出租車上運行,從2月份開始,將達到2萬輛車。”陳國清說,智能手機約車服務還是個新事物,需要政府在防范黑車加入、價格規范、建立統一信息平臺方面給予支持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