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記者調查發現,仍有不少政府、企事業單位煞費苦心,“變臉”進行公款高消費,而且,許多高檔消費場所為了攬生意,為這些公款消費行方便,充當“保護傘”……除了不設宣傳牌,不少單位在預訂酒店時故意隱蔽了單位名稱,只留預訂人的姓名和電話,有的還用紅紙封住公車號牌。
公款吃喝為何能變著法兒換馬甲,信息不透明,民眾無法監督是重要原因。
公款吃喝最怕公開。按照浙江省政協委員范柏乃的提議,治公款吃喝應該不是一件難事:紀檢、監察部門建一個“公款招待網”,一個地方,所有的公款吃喝,某天某日,哪些人參加的,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總價幾何,每一桌都得掛上網公示,一個月后,納稅人沒有異議方可報銷。這期間,如果弄個假名單掛上網,只要有人跟你較真,并一一核實,總會露出狐貍尾巴的。 再一個辦法,就是但凡“公字號”單位的財務賬本,定期對外公開,復印幾本放在公共圖書館,歡迎社會人士去“翻賬本,對單據”。信息若公開,何懼公款吃喝換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