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勸君莫干俺這行”,天下誰人真舒暢

2013-05-16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字體: ]

在北京市高考志愿填報現場,一女生問記者新聞學如何,記者馬上搖頭:這職業看似自由但壓力太大,工作不定時,女生入行要慎重。女生填教師專業,一旁老師忍不住說:當老師不容易,再想想。這個消息在微博上發酵,各行業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的苦衷:計算機專業的說“有限的青春無限的代碼”;醫學專業的說“我的生命里全是標本”;會計專業的說“少寫一個零,計算到天明”。(5月14日《瀟湘晨報》)

    總而言之一句話:后來學子請當心,勸君莫干俺這行。

    這真是個有趣的現象。俗話說“干一行愛一行”,可現在完全是“干一行恨一行”的架勢。不光自己恨,還良心大爆發,試圖攔住別人“一入此行深似海,從今不得自由身”。說起來,記者也好,教師也罷,算得上這個社會很不錯的工種了,崗位描述關鍵詞竟也是“壓力太大”和“不容易”這七個字;IT的、握手術刀的、設計蓋大樓的,都是飽受羨慕的,現在也統統成了“枯燥乏味的人生”。乖乖,到底是能上網的人都太矯情,還是這個社會確有隱情;到底是現代人都“這山望著那山高”,還是“這山不懂那山的痛”?

    若光是網絡吐槽游戲,倒也罷了,問題是現實生活中,這種情緒也無處不在,網上只是網下的投影而已。接觸各行各業的人,初見面似乎都挺光鮮,一交流都是一肚子牢騷:要么工作壓力大,沒有個人生活時間;要么收入少,養家糊口捉襟見肘;要么精神緊張,天天腦子里的弦繃得太緊……

    何為工作?“工作”的要義在于:它能掙到一份足以安身立命的工資;它能滿足基本的價值實現與精神需求;它不會被各種不確定的力量所侵擾;它盡可能地保障人順應天性與正義的邏輯,從容舒展地做事……總之,勞動者在辛勤的勞動中,不應該被挫敗感所籠罩,而應該洋溢著光榮感、收獲感。如此標準很過分嗎?聽起來有點像做夢,可這種奢求,不正是我們所該努力的方向嗎?當下有多少工作,還停靠在“解決溫飽需要”的初級階段上,也就難怪,前些天過五一勞動節的時候,媒體要討論創造財富的勞動者,該怎樣被尊重,如何解決“社會地位不高、權利不充分、報酬過低”的問題。

    笑談背后有笑不出的無奈,不要把網上的吐槽抱怨者,都當成“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喂不飽的“白眼狼”,我們的各行各業確實還很饑渴,公平正義、精神舒展遠沒到“吃飽了過撐”的份兒上。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一個行業能否令人舒暢,令人向往,何嘗不是民眾有無幸福感的另一種表現。當大家都不舒暢,萬萬不要以為這不舒暢就理所應該了,而是應該努力創造條件,讓大家舒暢起來。所以,不管是行政管制壓力,勞動權益羸弱,還是應試教育扭曲,一個行業令人郁悶之處,正是社會矛盾與疙瘩待解之處,正是需要通過社會管理創新,給社會松綁、注入活力之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