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90億元問題資金豈能一審了之

2013-05-30  來源: 紅網
[字體: ]

 審計署在對5條高速公路審計中發現,共涉及問題資金90億元左右。主要集中在多計工程款、違規招投標、使用假發票等方面。(5月28日《新京報》)

    民間有一句流行語:要致富,先修路。沒有路,原材料運不進來,產品賣不出去,在這方面農民的體會最深,道路不暢讓他們吃盡了苦頭,農產品往往只能爛在農田里。現在這句流行語變了味,對于掌握實權的人來說,要想一夜暴富,多多建造高速公路,此為發財捷徑也。

    說這話并非筆者主觀臆斷,從審計署公布的審計結果看,5條高速公路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而超概算投資、擠占挪用建設資金、用假發票作為財務憑證入賬等首當其沖,90億元問題資金就是這么來的。平均下來一條高速公路就有十多億資金去向不明,或被大肆揮霍了,或進了個人的腰包,這么多問題堪稱一個個黑洞,吞噬著國家財產,要想查清所有問題,僅靠審計署怕是查不清楚,也查不下去。

    高速公路上有“寄生蟲”也有“碩鼠”,而且一挖就是一窩,如此早有事實加以印證。近年來,交通廳長紛紛落馬成為經濟犯罪領域一個奇特的現象。從四川省交通廳廳長劉中山,貴州省交通廳廳長盧萬里開始,先后有廣東、廣西、湖南、河南等多省交通廳長犯下經濟大案。河南更是創下了三任交通廳長“前腐后繼”的犯罪記錄,國家交通建設資金成了貪官們的小金庫、搖錢樹。

    高速公路越修越長、越修越寬、越修等級越高、越修耗資越大,在總指揮帶領下,一些人趁機渾水某魚,大發不義之財,可見黑洞之多、黑洞之深。我就納了悶了,高速公路極易產生腐敗問題由來已久,早已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我們認為,與其事后審計不如事前監督,防患于未然,只要審計部門全程跟蹤檢查,對重大資金流向加強監控,高速公路上的“黑洞”并非堵塞不了,關鍵是有關部門是不是有決心與意志。

    捅出了90億問題資金后,審計署習慣性地拍屁股走人,不見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下文,卻大談什么未來高速公路建設如何加強監管,這種現象同樣很不正常,不把碩鼠們挖出來,以后的事情恐怕還是一團亂麻、一筆糊涂賬,正確的做法是,不妨與中紀委聯合審計、檢查,發現蛛絲馬跡,立即順藤摸瓜,如此,“碩鼠”會再無藏身之地,必然現出原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