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近日以“開封農信社還我們考生公平”為題在網上發帖,舉報河南開封市農村信用社在2013年員工招聘考試中批量修改考生成績:“有24個人的成績改動過,從三四十分改成80多分,進了面試。”(11月24日 《新京報》)
招考作弊現象常有,改分花樣也沒啥技術含量,開封農信社招聘考試“改分門”被曝光,當事單位負責人稱,招考委托給上海一家第三方,因為技術故障導致入圍成績部分存在錯誤,至于第三方是誰不方便告知,出了什么樣的技術故障也不清楚。面對這一回應,想必很多人都會啞然失笑。
招考委托“第三方”,無論有意無意,出錯了責任都在第三方,幾乎完全撇清了自身的關系,不能不佩服這招兒的確“高明”,只是,對方提供的入圍名單和成績,未經與原始成績核對便上報發布,是粗心大意還是太過信任?第三方的身份難道也成了商業秘密,不能讓公眾知曉?既然都不清楚到底是啥“技術故障”,拿來回應“改分門”還有一丁點兒說服力嗎?
有考生舉報改分嫌疑后,原先隱藏在所公示面試名單EXCEL表格的原始成績單便無法再找到,被舉報的24名疑似改分考生很快從新公示的面試名單里消失,而且什么樣的“技術故障”會導致二三十分的成績搖身一變成八十多分?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的貓膩如同“禿子頭上的蚤子”--明擺著,試圖把責任推給神秘的第三方、不明不白的技術故障,未免太自作聰明了吧?
從報道可以看出,開封農信社招考“改分門”之所以被曝光,是一位考生經過熟悉EXCEL使用方法的人士指點后開展“技術攻關”,發現公示名單的表格中還有一份隱藏的成績單,進而發現了其中的“不對勁”。要不是操作者“粗心大意”留下“技術故障”,疑似在分數上做手腳的細節未必被發現,很容易在“公平公開公正”的幌子下神不知鬼不覺地蒙混過關。
開封“改分門”看似很有“內涵”,實則雕蟲小技,暴露的是透明公開不夠、監督沒有到位。一方面,要提高招考程序和監督的“技術含量”,不能滿足于表象的結果“公示”。另一方面,對于所謂委托第三方承辦的招考,更要嚴格把關、監督,防止作弊陣地轉移和違規責任轉嫁,并以嚴肅的責任追究,徹底排除這種“技術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