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打拼“北上廣”不是唯一“成功學”

2014-02-10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

正值春節返程高峰期,年輕人是否應該背井離鄉到“北上廣”打拼,再度成為爭論激烈的網絡熱點。似乎每到回家過年時,眾多年輕人都要在這個話題上糾結一番。在大城市闖蕩還是在家鄉發展?“父母在,不遠游”還是“好男兒志在四方”?看上去是兩難困境。

  有的人承受不了大城市的高房價和霧霾天,有的人忍受不了小地方的“靠關系”和“沒文化”,這些都是個人的選擇,無可厚非。但這些選擇的背后,大 都隱含著一種單一的“成功學”,概括起來就是城市優于鄉村、物質財富至上。“鄉土、親情”在過年時成為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的熱詞,卻終究不會是人們進 行價值判斷的主要標準。

  春節期間年輕人“恐歸”,怕被問工資,怕被問婚姻,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社會往往只認可一種生活方式:到了二三十歲就應該在城市有車有房、成家立 業。在這種單一“成功學”的社會語境下,年輕人所追求和熱愛的東西也趨于物質化。選擇專業時,實用的經濟、金融、管理專業是熱門;選擇職業時,首先考慮工 資高低,是否喜愛倒在其次;選擇工作地點時,賺錢機會多的大城市是首選,如此等等。

  對于年輕人來說,選擇去人力、資本和知識密集的地方,這是城市化的規律,也是一個國家創新和發展的重要動力。但如果整個社會都是單一的“成功學”,向上的青春只有一個維度,年輕人一旦遇到現實困境時,就很容易生發出何去何從的感慨。

  因此,在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引導年輕人到城市發展的同時,全社會應該有更加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更加關注年輕人個人精神價值的實現。這就需要破除一些“成功學”的迷信,比如豪宅好車高收入就勝過“農婦山泉有點田”,比如城市的金融白領就勝過鄉村的種地小農。

在大城市闖出一片天地安身立命,當然值得稱贊,在小城市甚至鄉村做著平凡而有意義的工作,又何嘗不是一種成功。去“北上廣”也好,在“縣鄉村”也罷,年輕人最應該做的,是青春不止、奮斗不息。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