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騷擾電話滿天飛,其中以“010”開頭的電話“來頭”最大,這些電話打著國家部委下屬機構的旗號,有些甚至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向企業和一些基層 部門推薦圖書、紀念冊,邀請他們參加各類評比、研討會。很多企業負責人和地方干部都表示對此很頭疼,但又不敢直接回絕,已經得了“010恐懼癥”。(3月 30日《新京報》)
一些企業負責人和地方干部之所以患上了“010恐懼癥”,見到北京來電就緊張煩躁,其實不是恐懼“010”這組數字,而是因為搞不明白電話主人 的真實身份,擔心給自己惹上麻煩。就拿受邀參加評比這事來說,如果一概應下,隨之而來的贊助費、車馬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像這類來自首都的邀請一年到 頭多如牛毛,確實承擔不起;但又不敢一口回絕,一旦“010”來電真的是行業決策部門,真的有大背景,那豈不是得罪人,引火燒身嗎?
真是躲不過,理還亂,別有一番糾結在心頭。這不由讓人想起了那個轟動一時的“假司長”行騙記。從2010年開始,一個叫趙錫永的人自稱是“國務 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政策研究司長”,在湖南婁底,云南昆明、玉溪等地行騙,不少政府官員信以為真,將其視為座上賓,后來經過媒體不斷報道曝 光,趙錫永才于2013年落網。這么多年,趙錫永就憑借一個“京官”的帽子,大搖大擺地走基層、下企業,甚至被一些地方政府聘為顧問。圍觀者在感慨騙子騙 術高明的同時,更為那些被騙的官員和企業家的智商著急。
面對“010”來電和“京官”這類頗具代表性的符號,總有人中招。究其原因,無非是敬畏二者可能代表的職權部門和隱藏在背后的權力之手,所以變得不敢怠慢,不加辨別,屢屢讓騙子得逞。
所謂身正不怕影斜,一些企業負責人和地方干部想治愈自己的“010恐懼癥”,還須從完善自我入手,不妨從頭到尾好好查找一下自己本身有無“隱 疾”。作為企業,只要做到了規范經營,誠信守法;作為基層干部,只要能做到潔身自好,廉潔奉公,管他什么“010”還是“110”呢,干卿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