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周,即將迎來開學季。每逢此時,“謝師宴”的話題總會成為社會焦點。
“謝師宴”到底該不該禁,各方觀點不一。很多人覺得孩子考上大學答謝一下師長,實屬“人之常情”;對于因操辦“謝師宴”受到查處的案例,有人甚 至認為是小題大做、矯枉過正。這提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各地針對老百姓身邊現象出臺的“禁令”,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實,以使其在執行中樹立公信力,從而 凝聚共識、引領風氣?
加強制度建設,真正形成剛性約束,是加強反腐倡廉的根本。整治黨員干部宴請奢腐,嚴懲大操大辦、奢侈浪費、借機斂財確有必要。此類“禁令”如何執行,一舉一動,老百姓尤其關注。
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制定出臺制度,必須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規定越具體,才越有針對性。還要考慮執法執紀的力量、手段、效果。除了加強宣傳,還需確保公開透明、防止選擇性執法,這樣才能爭取干部群眾更多的認同,取得令行禁止的實際成效。
當然,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如果當地紀委對某一不良現象有明確的“禁令”,必須帶頭遵守,不能心存任何僥幸。只有黨員干部作出表率,才能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逐步帶動全社會風氣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