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非法穿越保護區也是一種“到此一游”

2014-11-05  來源: 京華時報
[字體: ]

穿越者和刻字者的心態是一樣的:有一點挑戰規則的猥瑣快感,一點“能人所不能”的自我膨脹,一點“將名字寫進歷史”的幼稚幻想,更多的則是不折不扣的自私。

  近年來“越野一族”非法穿越保護區的現象屢禁不止,成為威脅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安全新的隱患,同時被“穿越”的,還有周邊的青海 可可西里保護區。阿爾金山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這不僅破壞脆弱的高原草場,騷擾野生動物的正常交配、懷孕和產羔,“而且(穿越者)往往因為野 外經驗不足、對無人區情況不熟,陷入困境甚至險境請求救援,給當地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筆者不是驢友,不知道戶外運動愛好者會如何理解“非法穿越”的行為。但把挑戰法律看成追求自我,以破壞生態或浪費公共資源為代價獲得成就感,這 在任何價值健康的群體中都不會是主流,對任何群體而言都不啻一種抹黑。這就好像,雖然我沒有在盧浮宮的水池里泡腳、沒有在埃及神廟上刻字,但作為廣義的中 國游客的一員,“到此一游”仍讓我無辜蒙羞。

  非法穿越國家級保護區,其實就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到此一游”。

  穿越者和刻字者的心態是一樣的:有一點挑戰規則的猥瑣快感,一點“能人所不能”的自我膨脹,一點“將名字寫進歷史”的幼稚幻想,更多的則是不折不扣的自私。這點兒個人化的小心思,往往造成了各種可量化不可量化的損失,最終由整個社會代償。

  比如,在2011年,就曾有14名驢友謊報活動路線、違規穿越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隨后在四姑娘山失蹤。當地為搜救這批驢友,共派出1000 人次參與救援,加上救援裝備、人員和馬匹的一系列費用,救援成本高達11萬元,其中絕大部分費用由政府埋單。同樣,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 “今年以來,我們已經搭救四五撥了,由于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懲罰力度過小,無法震懾那些不缺錢的‘土豪’車友。”更值得注意的是,兩個保護區都遇到了生 態破壞、珍稀動物被驚擾的情況,這又構成了政府救援之外的另一種社會成本。

  但凡換個領域看,個人違法、社會代償的事情都是不能被允許的,但在各種“非法穿越”的事件中,它就這么順理成章地存在著。這是一種提醒:對于此 事,這個社會的規則壓力太小了,道德壓力也太小了。前者需要更嚴格的建章立制,后者則需要一種文化氛圍上的逼視——到此一游丟臉,非法穿越可恥,這和是否 開著豪華越野、是否穿著專業裝備無關。自以為是社會精英,卻在干沒文化的事兒,誰要和你們這些土豪“做朋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