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醫生自拍風波誰遮蔽了我們的眼睛

2014-12-23  來源: 京華時報
[字體: ]

 如此不顧真相地情緒發泄,恐怕只會加劇醫患關系的緊張。在信息盲點沒有被掃清之前,每個人都應該保持節制。不被輿論喧囂所左右,你才能真正看清眼前的世界。

  西安鳳城醫院“醫生手術臺自拍風波”仍在發酵。西安衛生局處理決定:對醫院通報批評;醫院常務院長被記過、留職察看一年;分管副院長被免去行政 職務;麻醉科主任和護士長被免職,給予記大過處分,扣發三個月獎金;所有參拍人員寫出深刻檢查,給予記過處分,扣發三個月獎金。

  不知道那些最初“圍攻”醫生自拍的網友,看到這樣的結果是否滿意?不過,隨著“‘手術室自拍’醫生:7小時完成高難度手術很激動”等新聞的跟 進,輿論場里沸沸揚揚的聲討之聲開始處于下風,為醫生辯護的聲音越來越多。輿情很快逆轉,我們不得不做出反思。很多人最初炮轟手術臺旁自拍的醫生,只是出 于“有圖有真相”。照片里,手術正在進行,幾名醫護人員在手術臺前舉起剪刀手合影。附在這組圖片旁邊的文字是,“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我想說難怪醫患關系這 么緊張,手術同時你們在做什么?拍照留念,如果手術臺上是你的父母親戚你還會這么做嗎?”

  沒有太多的背景介紹,沒有太多的信息沉淀。只因為現實中醫患關系是一個沸點很低的詞,稍微有那么一丁點兒火花,它足以在輿論場里形成燎原之勢。 最初指責自拍的醫生時,很少有人去追問他們為什么要自拍。是手術成功后的慶祝還是手術臺上的“玩忽職守”?這個自拍的“點”背后到底是一張什么樣的 “面”?

  真相終歸還是讓炮轟者尷尬。醫生拍照留念的原因一是手術成功;二是對使用了十年的老手術室做最后的告別。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考慮,喜悅與不舍也是自然的情感流露,縱然有暴露病人隱私等不妥之處,但炮轟者也實在不應該把他們推進道德洼地中。

  大概從“微笑哥”楊達才開始,我們就特別關注一些“特殊群體”在某個場合某個瞬間的舉動與表情。“有圖未必有真相”已是一個被人說濫的道理,但 “誤傷”的事情也從未停止過。究其根本,還是因為自媒體時代,網民們都成了“信息源”,而圍觀者又不愿認真去辨析“新聞”與“爆料”的區別。裹挾在斷章取 義的評論中,很多人又根據自己的喜好肆意宣泄著情緒。信息落差中,輿論場一再被攪動。

  回顧這一場“自拍”風波,也有人為最初的炮轟者辯護,他們認為是現實中緊張的醫患關系為炮轟者提供了發泄情緒的土壤。但如此不顧真相地情緒發 泄,恐怕只會加劇醫患關系的緊張。在信息盲點沒有被掃清之前,每個人都應該保持節制。不被輿論喧囂所左右,你才能真正看清眼前的世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