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正確處理“三塊地”與“一塊地”改革關系

2015-01-17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15日召開的2015年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強調,作為今年改革任務主要內容之一,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堅持“三不”底線: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

  根據中央印發的有關意見,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2017年底完成。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 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一些人稱“三塊地”。準確把握這項改革,就要準確認識“三塊地”與“一塊地”的關系,在“三農”工作大局中把握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整 體格局。

  “一塊地”,就是耕地,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國家糧食安全之基。作為基礎性制度,中國特色的土地制度,特別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重要的功績就是確保了13億人的糧食安全。我們的土地,既要保耕地,又要保增長,但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端在中國人手里,始終是第一位的。

  隨著實踐發展和改革深入,農村土地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出現了不適應,要通過改革破解。這首先是指碎片化的耕種方式與農業現代化大生產不相適應, 農村人口流動加快與承包土地流轉不暢不相適應。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及宅基地使用制度等,同城市化進程也不相適應,但必須置于“一塊地” 之下統籌考慮。

  在很大程度上,“三塊地”問題是城市周邊發展及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涉及的問題。由于“三塊地”與城市接近,更容易吸引公眾注意力,因此尤其需要防止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片面理解為城郊土地問題。

  中央已經對農村土地改革做出戰略部署。從承包經營權“三權分離”到明確谷物、口糧為主的糧食安全觀,強調種糧農民增收等,都更具針對性。農村土地要防止“非耕化”,更要防止“非糧化”。

  我們說土地制度改革牽一發動全身,首先說的是國家糧食安全。我們說土地制度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調整,首先涉及的是如何確保種糧農民、種糧大省的利益。我們強調底線思維,首先就是要守住耕地紅線、種糧農戶利益的底線。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20條“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要與第21條“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統籌考慮。《關 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必須統籌考 慮。

  長期以來,我國土地管理條塊分割,農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等“劃地而治”,缺乏統一的不動產管理經驗,“城市為主”的思維定勢,造成城市規 劃、工業規劃“倒逼”耕地司空見慣,耕地特別是優質耕地減少過快,造成城市粗放用地,不節約、不集約。今年要利用《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多規合 一”的契機,避免“兩張皮”變成“夾生飯”,使“三塊地”試點與“一塊地”改革輔車相依、相向推進。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