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又是熱點紛呈。變速箱故障,路虎趴窩成“攔路虎”;詐騙電話猖獗,運營商乃幕后推手;大眾新速騰“斷軸門”玩雙重標準……電視熒屏、報端雜志、互聯網上,多批假冒偽劣商品被曝光,多種坑害消費者的劣行被揭露。
“3·15”再次顯示了自己的威力,也實在是大快人心。正像人們概括的那樣,每年一到這個日子,有關部門、各方媒體便使出渾身解數,開動十 足馬力,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集中清剿。而那些不良商家,則是“3·15”前夕惴惴不安,當日如雷轟頂,事后慌忙滅火。然而,有心人也發 現,“3·15”維權行動的背后卻存在一種怪現狀:垃圾短信擾民,運營商監守自盜,前幾年被爆出過,今年還有;篡改生產日期,前年是那家大超市,今年換成 了這家;汽車行業潛規痼疾依然難除,只不過主要病癥從“雙重標準”轉到了“小病大修”……一路走來,也許被曝光者“歲歲年年人不同”,但所曝光的內容真真 是“年年歲歲花相似”!
“3·15”被稱為消費者的節日,旨在宣傳維護消費者權益,其落腳點應是借助這一契機,推動相關問題取得實實在在的解決。倘若只滿足于揪出 一兩個黑心企業,只局限于曝光一下不良行為即鳴金收兵,卻不對行業內、市場上類似現象一網打盡,實質是將“3·15”搞成了一陣風,熱鬧過后還是一年一年 重走老路?窟@樣每年一天零敲碎打,在市場經濟如此發達、利潤驅動如此強勁的當下,要想營造出良好的消費環境,怕是用上一萬年都不夠。
平心而論,每年“3·15”收獲的成果頗為不易。但既然花了那么大氣力,就應該趁勢追擊、除惡務盡。“3·15”過后,更需要將集中曝光的 那些事兒繼續追下去。媒體要擔起監督之責,有關部門也要違法必查,不僅抓住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同時不斷研究治本之策,完善制度體系,強化監管責任,嚴 防違法違規行為卷土重來。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才能真正筑牢保護消費者的銅墻鐵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