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期待最嚴控煙令倒逼公共文明進步

2015-04-16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還有不到50天,北京就要依法、全面向公共場所吸煙“宣戰”了。即將實施的《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明確規定,所有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室內區域及公共交通工具內禁止吸煙。這意味著,只要“帶頂帶蓋”的室內公共空間都將全面禁煙。

  《條例》通過后,有人叫好,認為利民健康,早該如此;有人反對,認為不夠務實,過于苛刻;也有人憂慮:說的挺好,能執行到位嗎?其實,只要對現 實多一分切身的關照,就會對控煙之需多一分切實的理解。目前,“二手煙”已是大家公認的致癌高危因素。而且,北京作為一座深度融入國際交往的大都市,城市 面貌也當與世界文明同進步,抬眼所見處處“煙霧繚繞”,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定位顯然不符。可以說,“史上最嚴”控煙令出自北京并不意外,反而是現 實所需、形勢所迫。

  不在公共場合吸煙,尊重他人“免于吸二手煙的權利”,是遵守公共文明的表現。而很顯然,這方面我們做的還很不夠。試問那些資深煙民難道不知道抽 煙的危害?不知道抽煙會給他人帶來不利?道理清楚明白,更何況警示標語到處有,不識字的又有幾個?多是揣著明白裝糊涂罷了。根本原因恐怕還在于公共文明意 識的缺乏。個人之外,不知還有社會;私人領域之外,便無視公共空間,當太多行為規范因面積大、人口多、執法有難度等借口而淪為口頭說教,我們其實更應思 考,怎樣才能將存于每個人心底的那份“公共性”激發出來,讓遵守公共文明成為一種習慣和信仰,而非壓力和束縛。

  對癥下藥,方能見到實效。強化公共文明意識,關鍵是要拿出有力舉措,踏踏實實做幾件立竿見影的事。想想十幾年前,坐在公交車上吸煙的,教師上課 叼著煙卷的,領導干部開大會吸煙的,在集體辦公的室內吸煙的,大家盡管厭煩,卻無可奈何。這些年,正因各種禁煙令的出臺,公共場所吸煙的人正逐漸減少。這 就是進步。幾年前,酒后開車簡直司空見慣。后由于醉駕入刑并嚴格執行,今天“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已成為廣泛共識。這就是管理的作用。此番北京拿出了 最嚴控煙條例,責任分配和懲罰依據也更加明晰,我們就要毫不猶豫落實到位,決不能將其束之高閣,使其有名無實。

公共文明的程度,標注著現代社會的成熟程度。我們期待,藉由北京的探索,能夠引領、倒逼出全社會公共文明意識的進步,讓不在公共場所吸煙成為全體國人共同遵守的習慣。那時,我們或許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小煙頭背后的大道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