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論文 > 正文

光明日報:“文明旅游”不只是“旅游”的事

2015-05-01  來源:光明日報
[字體: ]

 五一假期將至,伴隨旅游高峰到來的還有對“文明旅游”的熱切期盼。這個問題雖是老生常談,依然有談的必要,因為誰都不希望人潮過后美麗的景點變成果皮紙屑亂地的垃圾場,誰都不希望那種不守秩序、加塞哄搶的現象依然沒有改觀。

    其實,游客在旅行時的一些不文明舉動,像加塞、搶座、隨地吐痰,在非吸煙區吸煙,刻“到此一游”等,這些行為不論在哪里,都是不文明的。這些不單單是旅游的問題,更是文明素養的問題。所以,關注文明旅游,更多還是要落實到“文明”二字上。

    旅游中存在不文明行為的人,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難有文明的習慣,他們很可能同時也是搭乘地鐵不好好排隊的人,也是在公交車上“搶座”而不 “讓座”的人,也是在路上開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甚至在醫院可能是充當“醫鬧”的人。文明的行為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我們看到的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不過 是將平時不好的習慣體現在旅游過程中罷了。

    文明素養的進步非旦夕之功。能夠將良好的言行習慣化,變成生活中不假思索就會自然遵循、不這樣做就會如坐針氈的下意識本能,這才是最難的。 對一些旅游中不文明卻并不違法的小節,如果僅僅是強制他們可以如何、不可以如何,其實既難以操作,也難以真正約束。對付這些行為,唯有加強全社會的日常文 明修養,加強文明行為的普及,提高教育水準。

    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在《人的現代化》一書中指出:國家的現代化,首先是國民的現代化。我們所追求的現代化,不應僅是經濟現代化,更應當是 現代文明秩序的構建。“國民素質”是國家發展的根本,而“素質”關乎價值尺度、思維方式、行為規則,它要求一個人能夠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自身與他 人的關系。而不遵守交通規則亂闖紅燈、不遵守公共秩序隨意插隊,包括不文明的旅游行為等,都是無視公共秩序、無視他人利益、任性行使個體權利的表現。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整合全社會的力量推動文明共識的構建。“在家都不文明,出門不可能文明”。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一些人的公共文明意 識、文化素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一些公民文化知識存在短板,更缺少對“公共”的認可和敬畏。所以旅游文明的培育,應當是社會整體價值觀的共同指向。要 讓文明出游成為常態,首先就要讓文明變成公民的自覺行為。我們應該從小就教育孩子怎么去遵守社會道德與文明,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們做出表率。

    提升公共意識,涵養公共文明,要靠公民自覺,也有賴社會扶助和國家政策引導。共建共創文明,是全社會的責任。要找準不文明、不道德的頑癥,下重拳,狠治理,人人參與,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全社會遵守的公共道德共識,努力達到文明的自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